英语阅读教学“碎片化”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2018-05-14程惠云
程惠云
摘 要: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碎片化”问题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清晰地呈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碎片化”的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碎片化”;核心素养;案例分析;对策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收集、处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技能。阅读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能力的主要平台,是促进思维发展和塑造文化意识的重要活动,是各类英语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投入了最多的精力和最大的热情。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们受到了传统阅读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熟练地掌握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其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就是问题中的一个(王蔷,20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师培训活动的蓬勃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碎片化”问题被反复提及。但是,长期养成的习惯使教师难以很快摒弃过去的做法,实现教学转变。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呈现阅读教学“碎片化”的现象和危害,提出应对策略。
需要厘清的概念——“碎片化”阅读vs.阅读教学“碎片化”
“碎片化”的原意是完整的东西被破解成碎块。“碎片化”阅读和阅读教学“碎片化”这两个词组因为外形颇为相似,难免被混淆。然而,从意义上看,这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随着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出现,“碎片化”阅读现象引起了很多讨论。“碎片化”阅读的突出特点包括:阅读时间的零碎性和间断性、阅读质量的浅薄性和娱乐性、阅读体验的交互性和多元性、阅读媒介的移动化和科技化等(李晶晶等,2016;刘晶瑛,2015;吴飞飞,2016)。其结果是大多数阅读者对阅读内容囫囵吞枣、理解肤浅。当然“碎片化”阅读也有阅读速度快、浏览面广等优势。
与“碎片化”阅读不同,阅读教学“碎片化”的突出特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语言知识学习、文体结构和主旨思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是学生在阅读课上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王蔷,2017)。
教和学是一对互为表里的概念。同理,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正确认识语言知识学习、文体结构和主旨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获得的知识也将呈“碎片化”状态。这或许很好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词都认识,每个句子都明白,却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教学“碎片化”的现象分析
1. 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知识不能为理解或表达服务
案例1:词汇学习,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必修4 Module 2“Traffic Jam”Getting Around in Beijing为例。
场景描述:读前或读后,教师找出课文中的生词、难词进行讲解。
impressive adj. 给人深刻印象的
impressive bus routes;
impressive speech
在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生词的原本意义和用法,这种做法远远没有完成词汇的学习任务。因为词汇的意义可能有多个层面——词汇的原本意义、词汇在语境中的意义、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的语法意义和词汇的搭配,等等,而这些知识只能从语境中获取。
Tourists shouldnt miss the 103 bus which offers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routes, past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White Pagoda in Beihai Park.
除课文中的例句外,教师又列举了另外一个包含impressive的句子:She was very impressive in the interview.
從以上两个句子中,学生可以了解到impressive是一个形容词,用于修饰人或物,表示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者写下这些句子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只能从更加广阔的语篇中去寻找答案。
案例2:语法学习,以北师大版《英语》选修8 Unit 23 Lesson 1“Living in a Community”为例。
场景描述:教师讲解倒装句的结构,学生做练习,将含有否定词的单句变成倒装句。
T: Please look at the underlined sentences. Can you work out their original forms?
Being a bachelor, Yang Ming held parties every night but the biggest problem was his late-night drumming. Seldom has drumming caused such conflict. Had they known their neighbour was a drummer, they wouldnt have moved into the building. No sooner had they moved in than the noise began and rarely did they get a full nights sleep. Neither could they relax or read a book without plugging their ears.
Example:
Had they known their neighbour was a drummer, they wouldnt have moved into the building.
If they had known their neighbour was a drummer, they wouldnt have moved into the building.
Ss: They had no sooner moved in than the noise began and they rarely get a full nights sleep. They could neither relax or read a book without plugging their ears.
T: Right. This is called Inversion (倒装句).
这是一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能够写出倒装句。但是从对该阅读文本的理解上看,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使用倒装句?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些倒装句的时候,获得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当教师将语法和语篇修辞手法的学习与语篇的理解分割开来教学时,学生将无法获得该语法和修辞知识在语篇中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从把握语篇的角度看待该语法知识的学习,完成以下步骤后的学习效果将会大为不同: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Grammar部分对倒装句的介绍,了解强调句表达强烈感情的用途。
(2)回答问题:Why did the author invert the sentences here?
(3)学生听该部分录音,体会录音中倒装句的重音处理等,感受文中邻居们的愤怒。
(4)学生大声朗读该部分课文。
相信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倒装句在该语篇中的意义。因为这时的语法教学不仅是为考试而学习语法,而是为理解作者的意图而学习语法。这样的语法学习整合了听、读,甚至还有写的部分,为理解作者意图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服务,这样的学习才是从整体出发的。学生从这样的学习中获得的语法知识才是完整而可用的。
2.信息提取“碎片化”,只见树木不见林
案例3: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3 Unit 9 Lesson 4 The Road to Destruction为例。
场景描述:
T: Please say what these figures mean: 30%; 3000; 25,000,000; 99%; 25,000.
Ss: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cars on the roads in Britain has gone up by 30%.
Over 3000 people die every year in road accidents in Britain.
There are now 25,000,000 cars in this country.
In London, car engines produce 99% of all carbon monoxide in the atmosphere.
25,000 deaths per year are caused by air pollution.
如果信息的提取和運用到此为止,那么学生对这个语篇的理解仍然是“碎片化”的。局部的信息提取要为篇章的整体理解服务。指向主旨理解的信息整合需要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T: The author says “But anger and stress are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real costs of the motor car.” What are the real costs?
Ss: The real costs are shown by these figures.
T: What do these figures tell us?
Ss: More and more cars have brought us traffic jams, which make us angry and stressed. Worse still, they are damaging our environment and taking away our lives. We are not on the road to our destination. Instead, we are on the road to death, to destruction.
T: Why does the author use figures instead of telling us the reasons?
Ss: To make his conclusion more convincing.
完整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直接理解到这个层次。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进行由浅入深的意义探究,那么学生的理解就有可能达到这个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有望在意义探究中得到发展。同时,学生能学会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机械地学习文章结构,缺乏融会贯通
案例4: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4 Unit 11 Lesson 3 “The Advertising Game”为例。
教学场景:教师让学生画语篇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了一些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见图1)。教师让学生借助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复述文本。
以上是目前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做法。很多英语教师开始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语篇的结构。但是这样的文章结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的结构认知上,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需在语篇的衔接和信息的组织方式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
T: What is the driving force that has pushed the advertising game to evolve?
Ss: Market competition.
T: What has helped the advertising game to update its products? Please find evidence from the text or give examples from our life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Answers may vary.
S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have come to be aware of the advertisers selling purposes. So…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切的学习活动——对语法、词汇、句子的学习,快速阅读,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的学习等,都应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服务。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的认知升级,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去阅读教学“碎片化”的策略
阅读教学“碎片化”把有机的语篇切割成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肢解式的讲解中学到的只是相互没有关联的知识点,感受不到语篇的生命力,也无从欣赏到语篇传递的美。与阅读教学“碎片化”相对的是整体性阅读教学。要实现由“碎片化”到“整体性”的转变,笔者认为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开启主题意义的视野
“探索主题意义”是阅读课堂中师生需要共同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从书写的文本中尽可能全面地获得作者所想传递的信息(Nuttall,2002)。影响主题意义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要素(以下简称“六要素”)正是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见图2)。在英语教学中开启主题意义的视野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有助于整体教学的顺利开展。
2. 设计与主题意义相关联的学习目标和活动
实现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措施是设计与主题意义相关联的学习目标和活动。在师生探索文本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欠缺理解主题意义所需的六要素,而这恰恰是学习可能发生的区域。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设计有效且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激活、补充学生所需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运用这些知识获得语言技能的提升和策略的养成。
准确地说,课堂上的学习活动都应为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认识服务,包括课堂引入、词汇语法学习、文体识别、语体学习、语篇结构识别、细节信息提取、文本内容评价等。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主题意义,教师应尽可能调动一切资源,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模式,尤其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无论是采用Top-down还是Bottom-up的阅读途径,最终都要指向对主题意义的探索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新单词、新语法、修辞方式、不同语体的风格和文章的结构等。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必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得到提升。
3. 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对主题语境、语篇类型和文化知识的获得渠道有很多。英语学科的语境知识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所获得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有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例如,学生在语文学科所获得的语篇常识非常有助于其对英语语篇的学习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唤醒和调动这些已知,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将得到事半功倍的回报。教师要注意通过了解和比较,挑选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关联的知识和能力,搭建起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总而言之,英语教师应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4. 培养问题意识,引导深度学习
问题意识是人们产生疑问和困惑时努力寻求答案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人们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英语课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養成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恰当的问题能够引导学习走向深入。
提出问题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问题需围绕文本主题意义展开。从句子走向句群和段落,从段落走向整篇文章,从文章走向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还可以从整篇文章的大意走向每个段落的意义,走向每个句群的意义,走向每个句子或词的意义,再走向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讨论式教学是值得广大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尝试使用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师生提出包含不同观点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有效问题的引领,由浅入深地挖掘文字表面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让学生体验追寻真理的过程。
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必修4 Module 2 “Traffic Jam”Getting Around in Beijing的教学为例,该文本介绍了北京常见的六种交通工具taxis,buses,trolleybuses,minibuses,underground,pedicabs。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理解文本的内容,识别文本的文体和写作的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白本文为读者讲解了在北京出行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
5. 关注连贯性,发展思维品质
好的文章每个段落都在为主题意义说话,每个句子都围绕段落的主题句展开。厘清文脉的线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文化意识。对语意连贯性的关注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设置来提升。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4 Unit 11 Lesson 3“The Advertising Game”為例。
文章选段:
However, this kind of advertising might not be suitable when there are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direct competi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 market place. In such situations, advertisements need to attract, and hold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问题:
What does this kind of advertising refer to?
What does such situation refer to?
连贯机制的识别有利于学生将前后文联系起来理解,而不是将理解停止在单句的词面意思上。
总之,“碎片化”的反义词是“整体性”。“整体性”并非指将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而是要通过探索主题意义的任务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语篇知识的学习、阅读技能的提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阅读教学基于文章主旨,解决理解语篇整体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经历完整、收获知识全面,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Nuttall, C. 200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李晶晶, 徐秦豫, 魏蕾如. 2016. 社会化策展:“逆碎片化”的移动阅读[J]. 现代出版, (5): 9-11
刘晶瑛. 2015. “碎片化”阅读对高中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王蔷. 2017.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 英语学习(教师版), (2): 19-23
吴飞飞. 2016. 高中语文“碎片化”阅读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