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8-05-14郭晓丽
郭晓丽
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经营决策、内部运营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更是企业调配资源的有效手段。如果是集团公司,实现企业全面预算,还能达到掌控子公司,集合优势力量占领市场的目的。因此作为一个企监,有必要对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途径送行研究。本论文对该方面送行探讨,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管理 企業经营
前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经营目的一致,那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着计划性,首先确定一定的销售预算,然后在销售预算下开始对资源进行调配,其中最主要的资源自然是资金。反过来说,如果企业没有全面的预算管理,资源调配就会紊乱。所以现代企业经营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引进历史并不长,因此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会让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预算管理缺少依据
企业预算管理的具体展开是需要先确立一个销售预算,销售预算其实就是确立一个经营目标,然后要对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而销售预算来源于销售预测。但是很多企业销售预测缺少真正的依据。他们的销售预测只是简单地靠销售报表,而销售一线的报表往往水分很大,从根本上影响到了销售预测。况且销售预测主观性更强,受预测者经验影响。如果预测者经验不足,预测过高,就会导致销售预算过高,最终影响到了企业预算管理,可能会导致阶段性资源调配过多。
(2)企业预算管理缺乏制度规范
财务工作的基础就是预算管理制度。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在我国很多企业当中,没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如此,就是这种不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还存在着制度缺陷。也就是说,之前的预算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其将预算管理限制在了财务部门,没有充分调动其他部门参与进来,形成资源上的割裂。其次,其他部门,比如业务部、市场部和财务部本就存在部门间的矛盾,在预算管理中出现部门冲突,也就很正常了。再次,因为业务部、市场部和财务部的矛盾加深,财务部很难从这两个部门获得清晰的市场目标,或者说销售预测的依据,必然造成预算管理的偏离。
(3)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缺乏考核系统
企业在执行全面预算,需要经过具体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以评估四个环节。最后考评环节也可以称之为考核系统,目的就是综合评价全面预算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至少是执行全面预算之后,截至目前企业在经营效果、资源调配上、社会效益上等等方面的改变。同时要回首全面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考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承上启下,总结经验以利于接下来的全面预算工作的展开。
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在完成前四个环节之后,独独没有具体的考核系统,不能阶段性总结全面预算工作的成效,更不能发现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为下一轮的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使原本该形成闭环的预算管理功亏一篑。出现这一因素的原因具体有:第一,企业领导对考核系统漠视;第二,知道考核系统重要,但是不知道如何建立考核系统。
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途径
(1)以事实为依据为预算管理提供支撑
企业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就必须要明白预算管理的工作机制,要明白客观的市场调查,才能为销售预测提供依据,因为数据真实可靠,最终导致的销售预算也会比较客观,进一步的资源调配等等也会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和不足,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线销售人员是销售预测的基础,需要对他们予以重视,做好沟通,给以奖励,确保数据来源的客观性。
(2)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并力求兼容
预算管理目的是通过资源调配,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并非财务部自己的事情,是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的事情。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通过不断的培训,让员工明确预算管理制度和自己的关系。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必须要推出其他规章制度,实现制度间的兼容。比如财务部的资金审核制度,业务部的资金申请流程,市场部工作制度,人力资源工作制度等等,实现这些这些制度的高效匹配,降低部门间存在矛盾的可能性。
(3)构建科学的全面预算考评系统
具体的考评系统涉及到了具体的考评指标以及考评标准。对于考评指标,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全面预算工作效果;二是,全面预算工作效率;三是,全面预算工作效益;四是,全面预算工作效用。
效果指的是多方面,具体的比如:资源调配的效果;成本控制的效果;部门协调的效果等等。全面预算工作效果有隐性的和显性的,所以评估标准比较复杂。可以联合人资、市场、财务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以及权重,方便计算出具体的工作效率。
效率则指的是在预算成本基础上获得的具体产出,以具体数字进行效率评估。因为企业的各部门的预算管理不同,需要分解开来进行计算,所以效率评价上,需要人资、财务和各部门拟定具体的评判标准,设定权重,计算出每个部门的效率,总计之后来评价整个公司执行全面预算以后总体效率变化。
效益指标的评价是需要具体计算的。是对具体的资源投入到项目中所获得效益。具体效益则有,缩短了原来的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力,降低了人员配置等等。相对比来说,也存在隐性和显性的改变,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比。
效用评价主要体现在企业内外有关人员和部门、单位对公司执行全面预算以后的评价。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评价指标,注定了其评价标准也比较主观,容易受到个人因素影响。在具体效用评价上需要规避主观影响因素,对企业内外的评价进行理性分析。
总结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内驱力,明确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缺陷,对应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让企业在预算管理制度下健康地运转,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目前来讲,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企业销售预算缺乏客观依据、企业预算管理缺乏制度规范、缺乏具体分析评价系统等缺陷,如果能够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可以让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
[1]王珍,试论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3(3):108-109.
[2]李菁菁,试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时代金融,2017(24):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