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政资金绩效的影响分析
2018-05-14朱林
朱林
本文基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在对高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论证7本次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政资金绩效的影响,论证的结果表昵本次政府会计改革将对高校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府会计
高等学校 财政资金 绩效
在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近年来我国在财政管理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在公共领域强化绩效管理的要求不断增强,基于高校主要资金来源的公共性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如何进行有效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并继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层次就成了高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2009年始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各国对政府财务状况特别是债务情况核算和披露的强烈关注,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也同样受到欧债危机所引发思考的深度推动。当然,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最直接动因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那么有效核算政府运行成本,全面反应政府履行职能所耗费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和效果就成为了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刚性要求。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虽然部分行业和部分特殊业务也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但总体而言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核算运行成本,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无法全面反应、披露成本信息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无法核算政府隐性债务,在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且由地方债所引发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进一步凸现,由此,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革,建立我国统一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高等学校财政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现状
高等学校所担负的职能属于总体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那么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环境必然要求高等学校进行相应的履职能力的提升和转变,特别是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成为了对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财政部于2011年和2014年先后颁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从制度层面上对高等学校强化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提出了要求。
随着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财政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绩效预算,在部门预算形成過程中,特别是对项目资金预算均要求同时报送绩效目标,不少地方政府财政部门也在改革项目经费拨款机制,实行基于绩效评价的绩效拨款制度,同时,财政部门也要求各高校探索建立内部绩效评价制度。虽然各级财政部门从制度和操作层面上不断着力强化对财政资金绩效的管理要求,但是,实际上高等学校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仍然不够完善,总体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无法为全面、真实和客观的评价绩效提供相应的会计实务支撑,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虽然在2014年开始施行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由于缺乏折旧年限方面的明确规定,造成大多数高校无法按制度要求计提折旧,使制度规定流于形势,这就造成高校无法获取运行成本方面的全面数据,因此也就无法全面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此外,由于财政资金投入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递延性,有的财政投入效果要在以后的几个会计年度才会逐渐显现,而现行的会计制度也无法对此类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高等学校尽管基于制度要求和自身加强内部管理的目的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方面有着强列需求,但是由于收付实现制下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于绩效评价会计实务支撑严重不足,相关信息披露严重缺乏,这就造成现实的绩效管理总体水平不高,或很难对高等学校财政资金绩效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
高等学校进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高等学校财政资金的公共性,那么与各级政府一样高等学校必定要充分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程度,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客观披露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既是有效解除高等学校受托责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1)强化财务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预算控制是也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主要工具,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资金分配,并且制定了较为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忽视了财政资金的执行过程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从而很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挤占和挪用,从而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完整的财政资金管理过程应当以科学、理性的预算资金分配为起点,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的过程管理并强化预算的遵从,最后进行预算资金的绩效评价,进行绩效评价实质上是在财政资金管理的总体进程中建立了基于沟通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重分配,轻过程管理,无结果评价的缺陷,将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决策过程中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既能从源头上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预算形成的科学性,还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深层次提高。
(2)优化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必要途径
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财政部门近年来以部门预算为核心推行了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重大财政管理改革,并在部门预算中将新增资产状况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这些改革举措旨在强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这一工作机制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
与其他资源一样,财政资金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以绩效管理为工具施行基于闭环控制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在诸多的资金需求项目中确定最终的财政资金分配预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前期论证不充分或对实际绩效目标认识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财政资金占用,从而实现优化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