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困局分析及解决方案设计
2018-05-14韩玉伟
韩玉伟
事业单位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财务部门的执行职能,而无法有效调动起财务部门参与造价控制(成本控制)的意识。同时,在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较为忽略对实验室专项建设资金的预算把控。正因如此,聚焦以实验室为代表的建造项目财务内控问题,则成为了本文的进行分析的对象。
事业单位
财务内控 困局 解决方案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中面临着繁重的业务科室建设工作。对业务科室进行建设不仅适应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科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实验室建造任務,而对于实验室建造中的造价控制问题,则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短板。不难理解,事业单位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财务部门的执行职能,而无法有效调动起财务部门参与造价控制(成本控制)的意识。同时,在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较为忽略对实验室专项建设资金的预算把控。正因如此,聚焦以实验室为代表的建造项目财务内控问题,则成为了本文的进行分析的对象。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财务内控困局分析
具体而言,财务内控困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造价概算中组成人员结构所带来的问题
从造价概算的一般流程着眼可知,基于实验室项目工程设计图纸的造价概算过程,除了会受到造价概算技术的影响,还会受到组成人员结构的影响。梳理目前与之相关的文献可知,诸多作者在论及造价概算问题时,都习惯于假设参与造价概算人员的同构性和同质性。对此,并不符合事实。造价概算中组成人员结构所带来的问题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益诉求异质下的造价概算冲突;二是,应对不确定事件时的主体职责模糊。
(2)造价概算中有限理性现象所带来的问题
由西蒙所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是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而言的。由于受到个体计算能力的局限性影响,以及受到因市场信息不充分所带来的信息短板的影响,使得个体无法完全预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这里包括:一是,因实验室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遭遇到实际的突发事件,而客观导致追加预算的要求产生。二是,施工单位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和施工经验优势,放大未来可能遭遇的不确定事件的影响力,而试图提高造价概算的弹性空间。
(3)造价控制中成本监管缺位所带来的问题
成本监管活动属于造价管理中的事中控制,即实验室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预算执行监管环节。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认为,在分析成本监管缺位问题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是,事业单位对实验室项目施工企业的成本监管方面;二是,实验室项目施工企业对分包单位的成本监管方面。只有在解决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后,才能实现造价管理的事中控制目标。
对造成财务内控困局的因素解析
(1)治理机制因素解析
在实验室项目管理中,内部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事业单位与参与施工企业共同所构成的监督制衡体系,以及施工企业方内部所构成的监督制衡体系。在讨论实验室项目的盈利问题时,施工方可能会因利益驱动而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博弈中,单方面抬高项目报价。进而,在项目竣工结算时实现“超额利润”。这种单方面抬高报价的行为,一般需要得到参与招投标企业的协助,即以合谋的方式来要挟政府妥协。为此,建立起事业单位与施工方之间的内部治理机制,将能在维护实验室项目报价可信度上发挥积极作用。
(2)信息问题因素解析
在实验室施工项目中,信息不充分问题主要反映在对项目的施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预测中。尽管可以根据经验数据来对实验室项目施工的自然风险进行预测,但实验室项目所拥有的强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该项目植根于区域复杂的组织环境之中,其中的土地出让风险、施工规划调整、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如当前钢材价格持续走高)等,都难以在项目实施前暴露出来。因此,施工方为了最大化保障自身的利益,在项目报价上往往会植入“风险补充金”的内容。
(3)激励冲突因素解析
实验室建造成本能否得到有效稀释,则直接取决于施工方与事业单位在对项目造价的磋商上,以及对该项目未来社会经济价值的预期。这就意味着,项目施工方成为了上述中心利益关切主体。在不考虑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问题时,若是全部资金先由施工企业垫资,那么则可能出现施工方依托在建筑项目的专业知识优势,而在造价概算环节实施机会主义行为。
解决方案设计
根据以上所述,解决方案可设计如下:
(1)完善造价概算中内部治理结构
造价概算的准确性不仅依赖于前置性勘探活动的有效性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还需要对实验室项目施工中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预防。因此,事业单位与施工方之间所签订的项目合约应属于“不完全合约”。为了使不完全合约能够在该项目的运作中发挥有效的权责监管职能,则需要在事业单位与施工企业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风险共议的内部治理结构。这样一来,才能防止施工企业采取“报复性”行为通过追加预算投资,而在造价问题上向事业单位发难。与此同时,建立造价概算调整机制也应成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
(2)优化造价概算中人员专业背景
代表事业单位利益的造价咨询团队应与施工方形成协商机制,并在技术视角下来对项目总造价进行合理调整,并将该调整事宜以报告的形式呈报给预算主管部门,在报告中应给出造价调整的详细说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确认这一报告之后,则是调整后的项目造价合规化,这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财务内控保障。从中可以知晓,提升造价的量化精度并不排除对原有造价概算数据进行调整的需要。根据权变理论可知,需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来动态调整造价概算预期,才能对不完全合约进行有效管理。
(3)强化造价管理中多方监督机制
若要打破被审计对象的财务内控生态,则需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对此进行持续和稳定的信息冲击,进而最终打破路径依赖所导致的累积因果效应。为此,这里就需要探索出审计人员定点联系制度来,定点联系体现为审计人员与具体的被审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业务接触,并在时空维度下贯穿于被审计对象财务内控的全过程。具体的做法可为,借助当前的“互联网+”平台建立020模式下的定点联系措施,并侧重于对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层、财务人员进行审计方面的业务培训。
问题的拓展
在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中促使笔者感知到,不少作者都试图将造价控制中的水分全部去除。对此,笔者是不赞同的。正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基本假設时所提出的充分信息,这是在模仿无摩擦的物力学环境而得出的。而且,步人近代经济学在假设条件的设置上,也不在追求市场充分信息的严格性。为此,在造价管理时应能承认个体的认知困境,从而应追求造价控制的满意结果。“外部性”构成了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即在个体无法获得因努力而形成的全部收益时,他将降低自己的效能。那么为了提高个体的效能,便需要将因外部性而耗散的那部分收益内部化,是该收益也能被个体所获取。因此,从经济学方法出发来将造价控制红利内部化,将显著提升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而也就破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小结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中面临着繁重的业务科室建设工作。对业务科室进行建设不仅适应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聚焦以实验室为代表的建造项目财务内控问题,则成为了本文的进行分析的对象。解决这里的财务内控困局,其解决方案为:完善造价概算中内部治理结构、优化造价概算中人员专业背景、强化造价管理中多方监督机制。
[1]韩雪辉.浅析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190-191.
[2]尚莹.漫淡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面临的困局与突围[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2):148-149.
[3]刘宁.浅析事业单位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会计师,2011,131(8):71-72.
[4]杨璐.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10):00083-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