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

2018-05-14陈斌

财讯 2018年29期
关键词:行政部门资金

陈斌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来说,收支业务简单,资金来源稳定可靠,因此其运行迟迟不能与市场体制接轨,这势必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提高管理效益与社会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创新的新思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产的安全增值,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是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关注的课题。

新形势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必要性 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1)利于政府的监督工作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还需要对内部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管理及服务职能的作用。如果政府不重视监督和管理的作用,那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行为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权力的使用将会失衡,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政府更需要重视内部管理。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提高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行为的约束,有利于政府监督工作的展开,有助于政府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2)促进单位资金使用合理化

强化资金使用的管理能够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理化能够帮助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很有必要重视资金使用问题,促进政府职能的履行,为人民提供更加满意的公共服务。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还不是很理想,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的编制不够详细,没有很好的落实预算指标;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够重视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出现内部财务人员挪用资金的情况等等。而加强内部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为资金的使用提供规范化要求,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合理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内控管理的意识淡薄

许多单位的业务负责人、财务工作人员,都没有深刻理解内控管理,缺少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有的单位领导仍然有在没有经过集体决策的情况下而随意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决策、审批的情况;单位中的其他部门,都只重视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和事业发展,对内控管理十分轻视,普遍都觉得内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并没有进行内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最终导致内控管理落在形式上,没有实际开展。

(2)内控管理制度不落实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和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缺少基本的内控要求和措施,对风险没有评估方法和控制对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进行了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但是缺少系统性,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现实中由于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内控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3)不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流程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岗位责任制度,造成很多职位都是兼职的,一人多岗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和经办人员没有得到权力上的分离制约,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十分常见,最终造成大量的管理漏洞。在流程控制体系上,行政事业单位也建立的很不完善,不同部门的分工不明确、责任相互矛盾、流程不够清晰,最终导致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一些单位缺乏强大的预算控制系统,预算编制很粗糙,随意性大,部门预算通常只是考虑部门的收支,缺少对单位整体收支的考虑,无法满足预算支出逐笔核定的基本要求,造成预算刚性不够,经常需要进行修改,预算管理无法有足够的约束力。

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首先要加强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重视、认知,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第一责任主体,自己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负全责,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这是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的关键。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由单位负责人亲自带头,单位各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到内控的管理中来。在组织框架与机构设置上,一定要强调内控关键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这也是内控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才能体现出公平与透明,才能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2)运行过程要体现出责权相统一

行政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运行过程不像企业那样进行责权利相统一。因为资金是全额或者差额财政补助,所以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这样也就谈不到追责制度与问责制度,因此会有“一人独大”、沟通与监督流于形式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改革与制度不相适应的体制,将激励机制引入进来,将绩效管理与内控进行有机结合。让集体联签制在“三重一大”事项上得到充分应用,将奖惩落实到位,这是内控运行有效的关键。

(3)强化风险意识

我们说没有风险意识,就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也就没有好的工作氛围。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根据新的内控指导思想强化风险意识,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做到事前风险预测、事中风险防范、事后风险评估,同时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让这些具体实际应用都体现在具体活动中,如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与项目进度进行对比,对设备投入与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比,对预算的编制与实施效益的分析,对投资的社会调研与分析,这里包括政治风险与社会风险等。

(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控制活动,当然,并不只是这一个因素在起作用,当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内部风险评估、内部监督和信息与沟通。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要深入分析五要素的概念和意义,深刻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针对各个要素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也不能忽视管理措施之间的连接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对内控管理实行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组织单位各个部门对内控的培训、学习,让每一项业务事项都能按内控流程顺利执行。

結论

内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业务能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升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内控管理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责任,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沟通、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提升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1]王喜梅.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5,(11):68-71.

[2]李进魁.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08):221+224.

猜你喜欢

行政部门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