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壁画技艺与现代材料的交融
2018-05-14王岩松
王岩松
【内容摘要】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散到海外。这些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目前所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他们对之陈列展示并加以研究、开发与利用。这些原本应该在中国的壁画,国人却难得一见。因此,在壁画原作观赏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这些壁画进行复制与临摹就成为弥补缺憾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我们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新型材料及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以与古代壁画相同材料的地仗层作为基底,对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进行了再现性复制和临摹,使之从国外的大墙上走下来“回归祖国”,让人们在国内就能欣赏、品味这些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这些壁画以物质的形态呈现了非物质的内涵,无论在视觉、触觉乃至于感觉上区别于以往纸绢临摹壁画效果,体现出传统材料和技艺的当代表现功能,对传承和弘扬传统壁画艺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流失海外壁画 传统技艺 复制 临摹 新型材料
一、流失海外壁画复制与临摹的意义 (一)壁画复制、临摹的现状与对复制、临摹意涵的界定
壁画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国古代壁画流传至今,有些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家对壁画研究越来越重视。仅就近几年国家艺术基金获批的有关传统壁画专题项目就涉及专业人才培养、传播推广交流等各个方面,这些项目的实施和以国家行为的推动力,为传统壁画的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土壤和条件。
复制与临摹是传承壁画艺术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壁画是绘制在墙面上的绘画,是不可移动的绘画形式,存在着保护和传播的难题。由于壁画受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加之本体材料老化等原因,壁画极易受到损毁。为了继承壁画艺术,延续壁画生命,现今对于古代壁画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专业的壁画保护专家对壁画进行科技保护与修复,保护壁画本体,延长壁画寿命;二是通过专业工作者对壁画的复制与临摹,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文化信息,这是壁画的再现和另一种保护形式,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在数字拍摄和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呈现的壁画信息在清晰度等方面取得了之前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为研究者和公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为壁画的复制与临摹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国内专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对古代壁画仍然采用“复制”与“临摹”的方式,且一般采用以纸本为主的表现形式。这对于传统壁画技法的学习和借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实,壁画复制与临摹两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临摹”又可以更进一步区分为“临”与“摹”两种方式。刘晓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临摹”的意涵与目的性有如下解释:
临摹: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广义的临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原作,也可能是碑、帖等。临摹的目的有:1.学习技法,侧重于临摹的过程;2.为保存、修复、展览、出售而取得复制品,侧重于临摹的结果。……在对古代书画的临摹上,一般有两种方式:现状临摹,即原封不动地摹制原作现在的残缺、污损、蛀腐、剥落、变色等状态;复原临摹,即试图恢复原作刚完成时的本来面貌。
南齐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中的“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之一,也是强调其临摹复制的方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写到:
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证验。
临摹与复制在古代绘画的发展与保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对绘画的学习与流传,主要靠“传移模写”,流传至今的唐以前绘画大多为传摹本,如传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梁元帝《职贡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皆为唐、宋摹本,在原作不存的情况下,这些摹本为我们留下了研究唐以前绘画的可贵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古代许多绘画珍品得以保存下来,技艺得以流传与发展,也都是靠临摹与复制。
无独有偶,国外在遗产保护方面也采用复制的形式。在欧洲,许多国家对于具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面临无法恢复补救的破坏或遭受其所在环境的威胁时,它可能必须被迁移至更合适的环境中予以保存,并且为保持原地或建筑物的谐调而以复制品取代。在希腊,大量流失国外的雕刻就是采用复制的形式,将复制的雕塑和原有的作品一同展示,以保全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和全面性。在壁画方面,复制原作以替换某些已丧失或衰败的部分,以维持原有的美学和谐乃是壁画文化遗产修护的另一种层级。
从壁画保护与传播的视野来看,综合以上定义和解释,笔者认为:壁画复制一般应该以壁画原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复原制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复制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保护那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且经常利用又易损坏的真迹珍品,用足以乱真的复制品代替真迹展出或使用,使真迹得到妥善保存;其二是万一原作损毁,复制品也可成为足资参考的珍贵数据。因此复制的原則必须忠于原作,不同于临摹和造假。临摹主要是模仿原作的艺术风貌和表现技法,不拘泥于笔笔如真,在尺幅、材料、形制等方面也无严格要求。另外,造假或赝品虽然在广义上也有摹本之特征,但因以盈利为目的,脱离原作,随意更改,甚至完全凭空捏造,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本文对复制与临摹有一些特殊的界定:主张复制一定要以原物为依据,不能主观臆造,其形制、尺寸、内容、线条、纹饰、色彩、风格,甚至残损、污痕,都要忠于原件,不得随意增减变动,材料和工艺也要尽量与原件相同,若选择代用材料,需保证质感相同,若采取新的制作技术,亦应确保质量和真实感;为避免真假混杂,复制品制成后,应注明复制品标志,这种复制的方式,通过科学分析和材质研究,旨在全面、真实地保护古老的文化信息,使人们有面对原作之感。
而临摹的要求则较为广泛和多样,不一定非以原作为模板,也可使用高质量的印刷品,也不一定使用与原作一样的尺寸、材质和工艺技法。
高水平的复制品与临摹品,应能达到形神皆备,传达出原作的面貌和神韵。
(二)以壁画文物的“原真性”修复理念复制与临摹流失海外壁画
古代壁画多存在于寺院、石窟和墓葬之中。上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巧取豪夺,从洞窟、建筑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许多精美的壁画蒙受劫难,流散异乡。流失海外壁画反映了一段历史,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有的成为所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们将之完全视为己物,加以研究、开发与利用。客观地说,这些壁画流失的原因复杂多样,某种意义上这些壁画也为外国了解中国提供了方便,充当了交流大使。但这些原本应该在中国的壁画,国人却难得一见,要欣赏自己祖先的壁画作品,只能远渡重洋,费时费力,实在令人扼腕。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至今还未达成文物归还的协议和公约,壁画原物回归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在壁画原作观赏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这些壁画进行复制与临摹就成为弥补缺憾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我们运用传统艺术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制作手法对流失海外的古代壁画进行了再现性复制和临摹,使之从国外的大墙上走下来“回归祖国”,让人们在国内就能欣赏、品味这些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由笔者主持申报并获得立项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将以流失海外壁画为专题进行复制与临摹,并通过举办巡回展览、学术研讨、出版展览作品集等方式,展示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壁画。这无论是对于研究传统艺术的专家,还是对普通的观众,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极有意义的一种传播方式。
这些壁画遗存被人为剥离流失,变得更为脆弱和珍稀,复制与临摹势在必行。
由于对壁画复制与临摹认知的不同,对传统壁画技巧、工艺材料、传承空间、展示形式等方面的工作存在很大差异,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工作需要深入。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团体或个人对这些壁画进行系统性复制、临摹,也没有专业的博物馆或艺术馆对之进行展示,虽然国内也零星有对此类壁画临摹的报道,但尚不够系统,效果也不甚理想。为了解决流失海外壁画传承传播的困难,利用壁画再现的方式,克服壁画不可移动的瓶颈,我们对流失海外的几处珍贵壁画进行再现性复制与呈现,就是要弥补这一缺憾。
古代壁画是历史的见证,具有不可替代性。古代壁画就其所处位置而言有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和墓葬壁画,还有一类是无法原位保存被揭取异地保管的壁画。就壁画而言,由于功能的需要,所描绘的内容往往相互关联,而且与雕塑和建筑空间相依存。为了尊重历史原貌,壁画应该保存在原地原址,非万不得已不得迁移。流失海外壁画因为种种原因,通过各种方法从原位揭取下来,脱离了原来的存在语境,变成了馆藏壁画,已经不具备留在原地保存的条件。因此,作为一种艺术呈现形式而存在的壁画复制与临摹,为了真实反映这样一段历史,应该遵循保护文物壁画的“原真性”修复理念和标准来对待,使弥足珍贵的流失海外壁画“回归”中国。
“修复”的释义是:修整使恢复原样。“修复”一词,拉丁语原义是“寻找”,寻找原来的作品,寻找出作品的完整性。这主要是对壁画原作的修复而言。对于壁画复制与临摹,前人根据目的的不同,已经总结出的复原性临摹、整理性临摹和现状性临摹三种不同类型和方式。不同的制作方式所表现的差异也很明显。复原性临摹也是恢复原貌临摹,试图恢复壁画刚完成时的本来面貌,使临本焕然如新。复原性临摹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不被表面的老化、变色所迷惑,准确还原壁画原色原貌;整理性临摹又被称为旧色整理临摹,是对壁画的残损部分进行有根据和选择的复原、补充,使其更加的清晰、完善。通过整理,对有价值的图像信息进行提炼,一般做旧而不做残,作品往往保持古色古香的风貌;现状性临摹亦即是现状客观临摹,即原封不动地再现壁画现状,对其陈旧色彩和残破原貌也如实描绘,包括壁画原作现状的残缺、裂隙、风化、剥落、变色等面貌,以达到乱真程度为目的。复制与临摹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意识,不以现在的是非标准进行取舍,真实记录壁画的演变过程,表现壁画的现存状态。作为壁画文物复制或美术副本多用此法。
以上几种复制与临摹的方法和类型,各有其特色,没有高下之分。往往因为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应该指出,复制与临摹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复杂的艺术劳动,以古代壁画保护与传播为主旨的复制与临摹,目的就是复制文物,使壁画走下大墙,移植壁画而异地展示,因此复制品与临本既是壁画的副本又是流传的手段,是向外宣扬古代壁画艺术的媒介。
现在的“修复”不是简单的缺什么补什么,而是需要修复者恢复壁画创作思维时的动态;不是单一进行的个性恢复,而是综合恢复;既要通过复制与临摹制作作品,也要传承壁画技艺,因此,它既有物质性的一面,也有非物质性的一面。
以壁画修复的理念进行壁画复制,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视觉意向,不是以制作假文物壁画为标准。每一幅壁画的复制都是个案,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因畫而异,就不同的作品做个性化的方案。古代壁画的复制与临摹不同于其他纸绢材料等传世作品,由于其具有不可移动的特性而使复制与临摹具有重要的深度内涵和特色。对于古代壁画的复制与临摹,站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角度,大体而言具有以下四种意义:
1.保护的需要:古代壁画是不可再生的,具有唯一性与稀少性,站在保护的立场,许多脆弱的壁画不可随意展示、搬动等。因此使用原有的材料、工艺技术、制作方法,通过复制与临摹的方式,全面还原与再现壁画于特殊文化遗存中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2.研究的需要:收集、保存、研究、管理、完善壁画档案,通过复制与临摹等途径及真实、详细的壁画记录,对年代、类型、题材、形式、工艺等加以调查与研究,在传递历史信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继承的需要:注重源流,学习传统。复制与临摹一直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通过复制与临摹可学习古人的创意构思和绘画表现技法、启发灵感,创作新作品。
4.传播的需要:壁画是不可移动的,造成欣赏和学习的困难。通过复制与临摹品的传播和宣传,可异地展示并通过复制与临摹,满足不同层次民众对壁画的需要,帮助参观者理解壁画的内涵。壁画复制能使人们直观、近距离地观赏,对古代壁画的保存延续和价值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意义。
壁画复制与临摹作为一种特殊的工艺技术,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应具备相应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制作出形神兼备的壁画复制与临摹品。
二、壁画支撑体与地仗层在壁画复制与临摹中的运用
壁画复制与临摹的目的是制作作品以便于传承与传播,笔者长期从事古代壁画保护与修复实践,以古代壁画的材质和传统技艺为基础,突破了以往纸绢材质和工艺技术上的局限,尝试以新型支撑体和相同质地地仗作为介质进行壁画复制与临摹,本次项目即是运用此法对流失海外部分壁画的复制与临摹,现就复制与临摹壁画的材料和程序,技法及成果进行阐述,对壁画复制与临摹在壁画保护传播中实践情况做些介绍说明。
(一)相同壁画地仗的制作特色
材料与工藝是壁画复制与临摹的关键因素。古代壁画由支撑体、地仗层和绘画层组成,现代对古代壁画的修复也是对这三个部分的主动干预。在壁画复制与临摹的过程中,壁画复制与临摹依托的表面地仗层与古代壁画的泥层结构和材料是一致的,其载体的材质和绘制法式、程序也大同小异。因此,壁画复制与临摹技术的关键是支撑体和地仗层的处理。尤其是地仗层的制作对壁画绘制的效果和存世的长短影响很大。
对古代壁画的复制与临摹,实际上是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为了制作壁画的美术副本。这种美术副本,在壁画原作遭到损毁或不便展示时,成为“下真迹一等”的替代品。好的美术副本.甚至起到与原作一样的作用。以往壁画复制与临摹方法,大都是绘制于绢本或纸本之上,这样的表现方式,虽然可以达到形式与外貌的相似,但古代壁画的材料特性和厚重肌理质感却无法充分的展现出来。
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研发与运用相同壁画地仗复制工法和技艺,为制作美术副本而进行壁画信息的全面记录和再现。结合文物壁画保护理念,吸收科技保护研究成果,在航空蜂窝板支撑体上尝试运用与古代壁画相同的地仗作为介质进行壁画复制与临摹。这种复制技法在壁画的工艺、材料与形式上,特别是在壁画的视觉感观上,逼近原作,更能体现出古代壁画的气息、质感与肌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壁画绘制在不可移动的建筑或洞窟墙壁上,虽然时代、地区、作者、流派不同,形态与介质也有差异,特殊的环境和功能要求,决定了材料的工艺性与制作性区别于一般其他媒介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之前为一些博物馆所复制与临摹的壁画跟踪考察看,效果良好。我们为山西博物院、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物单位制作了这些相同质地壁画技法,在工艺、材料与形式上,特别是在壁画的视觉感观上,逼近原作,能体现出古代壁画的质感与肌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形成区别于以往在纸绢材质上制作壁画的不同面貌。
这些都说明与古代壁画相同地仗的壁画复制与临摹,可以弥补旧有复制与临摹壁画方法所产生的“意犹未尽”的缺憾,使其与古代壁画原作的质感和肌理更加接近。
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团体或个人对这些壁画进行系统性临摹、复制,也没有专业的博物馆或艺术馆对之进行展示,这次壁画复制与临摹展览填补了这类壁画艺术展示交流的空白,也是这次展览的主要艺术特色。
壁画复制与临摹呈现历史的真实性,反映一段历史,准确把握古代壁画的内容、技法和面貌,深度了解和掌握传统壁画技艺,在继承中表现,表现中创新。
项目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1.展示方式的创新。通过再现性展示,使壁画“回归”祖国,从大墙上走下来进入美术馆;2.支撑体的创新。运用航空蜂窝板作为底基,平整、轻便易于安装运输。3.保护材料的创新。壁画在泥地介质上绘画,应用文物科技保护成果,在壁画制作过程和表面喷涂保护层,使壁画能永久保存流传。
除此之外,现代数据采集技术也为壁画的复制与临摹助力良多,本次壁画复制与临摹项目运用壁画图像数据采集,为壁画制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壁画原始数据。得益于针对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从现场考察,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信息存储,网络应用等操作规程,建立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及技术参数指标。由于有了高清的壁画数据,运用软件处理,使得壁画在细节的描绘上更加精微,克服了在壁画现场都不可能达到的观察信息。
(二)相同壁画地仗的制作工艺
复制与临摹重点是按照传统建筑环境中多层地仗处理的材料、配方、方法和步骤,特别是在与古代壁画相同地仗基底之上,以矿物颜色进行制作的壁画技法,表现古代传承有序的壁画技艺和效果。
1.工具材料:
(1)新型蜂窝铝板
新型蜂窝铝板是应用于航空工业的金属复合板产品。已经广泛使用在文物壁画的修复领域,主要是用做壁画的支撑体。这里应用该产品也是用做复制与临摹壁画的支撑体。蜂窝铝板采用“蜂窝式夹层”结构,具有选材精良、工艺先进和构造合理的优势,不仅在大尺度、平整度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在形状、表面处理、安装系统等方面有众多的选择。具有大板面、高平整、重量轻、强度高、安装简便等特点。还可根据需要定制异形、弯曲等形状。是壁画复制与临摹的理想材料。
(2)麻袋布、黄土、麦秸、稻草、麻楸、麻刀、纸浆、棉花,沙子、熟石灰膏、铲刀、泥抹子、明胶、白矾……
2.操作步骤:
古代壁画墙壁的制作方法,在宋代李诫(1035-1110年)编著的重要建筑著作《营造法式》中有详尽记载。在该书卷十三中,专列有“画壁”一节,原文如下:
造画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络毕,候稍干,再用泥横被竹蓖一重,以泥盖平,又稍干,钉麻华,以泥分披令匀,又用泥盖平;以上用粗泥五重,厚一分五厘。若拱眼壁,只用粗泥各一重,上施沙泥,收压三遍。方用中泥细衬,泥上施沙泥,候水脉定,收压十遍,令泥面光泽。凡和沙泥,每白沙二斤,用胶土一斤,麻捣洗择净者七两。
古代壁画是画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的,而壁画的复制与临摹却是要画在画板、画框或其他可移动的载体之上。因此,既有吸收传统画壁的材料与工艺,也有一些调整和创新。具体分别是:
(1)支撑体制作:壁画有一定的重量,需要有支撑体作为载体于上面抹泥作画,定制符合规格和所画面积尺寸的新型航空蜂窝板材料(一种航空材料,较轻便、平整、不变形)。
(2)在航空蜂窝板上粘贴麻袋布。运用AC33+滑石粉+增稠剂作为粘合材料和填充材料,将麻布粘贴在蜂窝板上。
(3)地仗制作:根据壁画地仗材料选择泥土或者石灰。如是泥地壁画,要选择干净黄土进行筛选、箩筛,将杂物过滤掉浸泡;石灰要用养半年以上的熟石灰。由于類型、时代和地域不同,有些为泥层地仗,有些为石灰浆地仗,视具体情况而定。用黄土、沙子搅拌草秸、麻刀等纤维制成麻刀灰,可分三层,越往上层纤维越短,泥也越来越细。
(4)涂刷白浆:在打底灰浆未干时刷白垩土浆(白垩土,又名闻喜土,俗名白土粉)。白浆调配法:把白垩土倾入盆里,加凉水浸,半小时后土块溶解,用木棍搅成粥状,再加生豆浆,比例为1:1,用排笔刷于墙面,行笔用力要匀,横竖各刷一遍,趁底层未干时刷,稍停,再用抹子轧平。
(5)刷胶矾水:地仗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分别配制胶水和矾水,比例是:胶2,矾1,水25。在干透的墙体上刷上胶矾水就可以固定石灰粉末了,注意刷的每一遍都比较薄,刷2 3遍即可,刷胶矾水时,要用排笔一笔挨一笔刷于壁面,勿重迭,重迭会使矾性不匀,影响作画效果。待干透后就可以在做好的墙体上进行绘制了。胶矾水有加固画壁不脱落和使彩色鲜明坚固的作用,为以后着色创造条件。
(6)绘制图像与完成:应用矿物色颜料,按照古代壁画程序和工法,以文物壁画复制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画面的描绘,直至作品完成。
作为视觉艺术的壁画复制与临摹,除地仗以外,色彩和工具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许多绘制壁画的颜料和专用的工具是需要我们了解、传承与发扬的。另外,壁画复制与临摹在当代已经成为各个专业综合性交叉性的课题,对于所涉及的如何提高修养,磨练技艺,与保护和研究相结合,提取图像信息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建立壁画档案,完善日常管理等,有关方面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此次对流失海外的几处珍贵壁画进行再现性复制与临摹呈现,是在遵循“原真性”修复理念的前提下,通过大量考证及与同类型壁画的比对研究,运用传统壁画技艺和现代材料及数据,吸收文物壁画科技保护的成果,尽可能完整真实反映壁画所承载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充分尊重现实状态,尽量避免人为干涉。而对有些壁画的残损,无法诠释它本来的面目的地方,付之阙如,告诉人们这些流失海外壁画是“历史变化中的壁画”,最大限度再现壁画真实,反映历史原貌、承载历史价值的功能,把壁画复制与临摹看作是保护壁画原真性实存与传承原真性基因相结合的过程。
结语
古代壁画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们不可逆转历史变化的客观规律,壁画材料这些历史文化信息所依附的载体也总是要变化甚至消亡。壁画的复制与临摹是壁画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壁画复制与临摹来达到保护和传播壁画文化信息的目的,也是壁画艺术继承、传播和观赏的重要方式。
以文物保护的理念进行流失海外壁画的再现性壁画复制与临摹,从做地仗开始到矿物颜料的研制和使用,重视过程性操作的技艺演化实践,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壁画复制与临摹,在工具材料、工艺技法、质感触感和视觉效果上,可以与中国古代壁画的肌理相近,达到壁画天然的质量,使其更加真实、生动,不仅克服了纸质临摹的视觉缺陷,也促进了古代壁画所蕴藏深厚文化内涵的展示与传播。
形神兼备是复制品与临摹品的最高要求和目标,高水平的复制与临摹,要传达出原作的面貌和神韵。由于壁画复制与临摹的历程、类型和目的不同,其方法与手段也不尽相同,形成了较为多元的复制与临摹模式,各种各样的复制与临摹模式只有适用性的不同,而没有高下的区别。
古代壁画是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应该明确的是,任何高超的壁画复制与临摹都不能代替壁画原作,它的价值也不可能与壁画原作同日而语。但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复制与临摹壁画,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及传达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壁画的复制与临摹工作领域,前辈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有益的经验,使研究、保护与实践相结合,把壁画复制与临摹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