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带来的产业变革
2018-05-14张婕
张婕
在国民经济发展视角下来看待工厂化制作问题可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怪改革的格局下,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能够发挥其正的外部性,进而在推动产业变革的基础上,提升我国建筑装饰业、楼宇装备业等业态的品质结构。
建筑产品
工厂化制作 产业变革 推动
根据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概念的界定可知,产业是关联性行业所构成的集合。在探讨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所带来的产业变革问题时,需要形成以建筑产品为核心、关联性产品为外围的对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认识。目前,“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的议题在业界得到了广泛讨论,从现阶段的文本资料中可知,不少作者都聚焦于工厂化制作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但在国民经济发展视角下来看待工厂化制作问题可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格局下,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能够发挥其正的外部性,进而在推动产业变革的基础上,提升我国建筑装饰业、楼宇装备业等业态的品质结构。从这一角度出发,则能在更为广阔的视域下来理解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的现实意义。
对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的内涵解析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其内涵进行解析:
(1)工厂化制作的目的
随着现代生产模式的转变,以模块化为单位的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常态。从而,这就为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提供了技术视角。开展工厂化制作的目的可以从对比工地化制作间来获得,首先在我国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工厂化制作可以以其机械化来实现K对L的替代,进而降低工程造价。再者,建立在标准构件生产模式下的工作化制作形态,又能在上游供应链环节节约了社会资源:而且,构件的重复使用特性,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2)工厂化制作的优势
以钢结构房屋的生产为例,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的方式仍采取模块化生产流程。在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模式下,首先可以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在该要求下就能节约单位生产成本,且也能增大产品的正品率。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其能比传统的工地施工节约生产成本。由于属于模块化生产形态,所以随着各模块产成品的出炉,通过组装、拼接就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使用价值。这样一来,就能极大的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也减少了施工中的负外部性。
(3)工厂化制作的配套
就建筑行业的特点而言,其属于产业关联性极强的行业类型。也正因如此,自本世纪初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便是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所推动。尽管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改变了传统施工形态,但就其使用价值来说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为实现其使用价值而所需的配套内容也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工厂化制作带来的产业变革分析
在以上内涵解析的基础上,以下可以从二个方面来对产业变革进行分析:
(1)以建筑产品模块化推动了产业变革
建筑产品实现模块化生产意味着,其各构件在生产中可以存在着空间分布,而这就为促成产业内部分工的精细化提供了物理基础。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专业化分工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且在下艺转换频率压缩的格局下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因此,这就为产业内部新兴行业的培育创造了条件。在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化、深度化的趋势下,便能进一步优化建筑产品生产的设施与设备,并形成与之相联系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可以在模块化生产格局下开展流通加工业务,这种辅助性加工形态便能极大的便利下游厂商的生产之需。
(2)以建筑产品标准化推动了产业变革
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所内在要求的标准化管理,也成为了推动产业变革的内生变量。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工厂化制作并未改变建筑产品的使用价值,进而也就不会对传统配套行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实时性影响。然而,随着主导行业的建筑业在不断强化标准化管理的当下,配套行业在生产上必然会同步完成自身的标准化管理。与传统标准化管理的行业隔离状态不同,这里的标准化管理基于市场机制下的分工与协作需要,以及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的行为使然。因此,在主导行业标准化管理的倒逼效应下,将实现产业内部“标准化”链条的延伸。
(3)以建筑产品轻型化推动了产业变革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便是,由传统生产为主的产业形态,转变为生产与流通公举的产业形态。之所以会存在着后者形态归因于,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所带来的建筑產品轻型化的物理优势,且在模块化生产格局下所带来的空间位移需求。因此,未来在产业内部将会逐步形成采购物流、生产物流相衔接的供应链体系,而该体系由与全产业链体系发生叠加态势。
推动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格局发展的思考
根据以上所述,这里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思考:
(1)提升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的市场规模
目前,在管控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成本时存在着瓶颈,进而影响到工厂化制作形态的比较优势,也必然会倒逼企业以降低生产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利润存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其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需要提升工厂化制作在建筑产品生产中的市场规模现阶段工厂化制作与工地制作模式相并存,且在我国西部省份因具有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所以仍以粗放型建筑施工形态为主线,这一点在乡镇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因此,这里聚力提升工厂化制作的市场规模。
(2)问题导向下细化工厂化制作标准制订
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模式早在我国30年前就已经出现,但受到当时劳动力成本低下的历史成因,使得该制作模式难以在行业内推广。在当前要素比较条件下,工厂化制作模式又以新的形态大量存在。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行业外部性,以及在全产业链视角下降低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这里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细化工厂化制作的标准体系。笔者建议,标准制订的内容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信度,所以夯实现状调研来提炼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最为关键。
(3)加强电商平台建设来助力供应链管理
随着模块化生产所对供应链体系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增强供应链管控能力,未来需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由于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主要存在于要素市场之中,所以电子商务平台也应重点建立在采购物流和生产物流环节之上。建立在采购物流环节之上的目的在于,增强向下游企业补货的时效性;建立在生产物流环节之上的目的在于,避免在构件分拣和组配上存在着差错。同时,还可以将电商平台搭建在各关联行业之间的节点上。
(4)政府干预下加强配套行业标准化管理
当前建筑行业的关联行业仍存在着标准化管理弱化的局面,改变这一局面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需要在政府干预下来加强配套行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笔者建议,对于国有控股建筑企业而言,在开展招投标中应严格提出标准化条款,进而倒逼配套企业执行自己的标准化管理。再者,政府需要组织修订和建立包括建筑墙体、建筑装饰、建筑门框生产等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最后在建筑产品施工阶段,按照成本计划制定的相应工序(前期准备、土石方、基础、框架、装修等)的工资含量比率,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施工作业班组,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每个完成的工序都严格把关,做好记录,报经营预算人员核对劳务工资,每月统计工资总额是否超计划,如果是,应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如出现窝工、停工现象要及时做合理安排,做好索赔资料收集。
小结
本文认为,根据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概念的界定可知,产业是关联性行业所构成的集合。在探讨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所带来的产业变革问题时,需要形成以建筑产品为核心、关联性产品为外围的对行业发展前景进行认识。对产业变革的分析,可以从:以建筑产品模块化推动了产业变革、以建筑产品标准化推动了产业变革、以建筑产品轻型化推动了产业变革等三个方面来认识。推动工厂化制作的途径包括:提升建筑产品工厂化制作的市场规模、问题导向下细化工厂化制作标准制订、加强电商平台建设来助力供应链管理、政府干预下加强配套行业标准化管理。
[1]山永贵,祁海兴.浅谈水电工程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J].大观周刊,2011,(20).
[2]何杨澜.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J].商业经济,2011,(14).
[3]吴波,熊妩香.浅议基于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J].内蒙古水利,2011,(3).
[4]建筑工业化扬帆再起航[J].城市住宅.2018(01)
[5]浅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J].丁冠群.中华建设.2017(08)
[6]镜头一政府:引领建筑工业化加速前行[J].本刊编辑部,李春云,魏蓓,莫贵容,杨虹,付灿华,钟生.住宅与房地产.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