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教学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2018-05-14李思贤

新丝路(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绘本

摘 要:如何用好新的统编德育教材《道德与法治》,需要教师理解教育内容,对教材以外的的教育资源不断地的整合,以鲜活的生活素材进一步拓展教学实践。因此,绘本作为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激发手段,利用绘本易读、易懂等特征,引导学生从图文故事中获得教育,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关键词:绘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报告明确地指出从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17年9月秋季学期起,全国小学一年级起始全都用上了最新版本的品德教材《道德与法治》。回顾小学的德育课程的名称从思想品德课变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每一次的更名与改编都引发着深刻的转变。

《道德与法治》教材力图以儿童为本,从建构儿童完整生活的角度出发,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良善。因此,儿童视角是本册教材的重大亮点。立足于儿童视角去拓展教学资源是作为一线的德育教师的必修课。在众多教学资源中我认为绘本是很好地帮手,尤其是对一年级需要入学适应的新同学们。它向一块软垫一样,顺利帮助新生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绘本,叫图画书,是近几年在大陆流行开的从绘本馆的建设到学校阅读课程的引进,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因为在绘本中有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图片,而且图文搭配非常紧密,图和文之间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在这种短小纯美的故事中,学生翱翔在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因此,我们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绘本教学,有意识地去开发和利用绘本中的德育内涵,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在小学一年级德育的主要教学目标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第一、实现儿童由学前教育向正规学校教育的顺利过渡。包括学习方式的衔接,学习内容的衔接。第二、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初步的品德意识。第三、引导儿童热爱并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在编排绘本资源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第一步便是分析教材,明确课时的目的与要求。

那么,我们选择绘本的时候第一,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考虑儿童认知、情感发展特点。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应该选择一些直观、形象,文字较少内容容易理解的绘本材料,以此增强他们的课堂兴趣。第二,要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比如说绘本内容上选择熟悉的内容和结构,一般具有代表性的故事都会采用重复的情节以及循环式的故事顺序,方便儿童可以推测故事发展情节和脉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吸引儿童的兴趣,唤醒她们的情感体验,让儿童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参与课堂的机会。第三,内容具有价值。材料选择必须要有德育教育价值,与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主题相结合,才能在儿童认知发展、行为习惯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教学案例,我是小学生啦

1.单元说明

一年级儿童的心理较敏感,他们处在一个过渡的敏感期。由于他们的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在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2.绘本阅读交流重点

绘本《小步走路》情节简单,但寓意深远。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在每一个一小步中,彰显着坚持到底的无穷魅力;意味着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魔力;当旁人遇到困难时,或许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给予无穷的力量。

绘本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温情。无论是迷路时,三只小鸭子的相互扶持,还是在小鸭子支持不住时的声声鼓励,或者是找到妈妈后的甜蜜温馨,都能引发读者莫名的感动。被鸭哥哥的责任心、爱心打动,被小鸭子的懂事、坚持打动。

插图也会说话。对小鸭子来说要从遥远的地方走回家,要穿过田野、树丛、平地等,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期间,会因为疲累而想念母亲,是那般垂头丧气,索性耍起小孩子脾气坐在地上不走了。也因为腿酸而选择放弃。但他从原先的疲累到迎头赶上,如图中所示:低着头往前冲,仿佛看到了他内心坚持到底的信念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教学活动设计

(1)阅读前。谈话,小步小步的走路给你什么感觉?看封面,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阅读中。与大家一起完整的阅读绘本内容,思考小步与“小步”之间的关系;再次阅读绘本,边读边完成情节梯。

(3)在这些情节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说说你的理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细节讨论;说说它打动你的理由;小组完成合作记录单,准备上台交流。

(4)分组上台交流

(5)小步之所以成功,还靠什么力量呢?完成下图。

(6)阅读后。问题提示

问题提示是将整个单元主题完成后进行分享和汇报的主要内容

二、绘本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中赋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和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权利,教师就应该拓宽自己的课程视野,不断提高自己开发德育教学资源的能力。随着近年来大量经典绘本的引进和流行,我国大陆有些地区也先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绘本阅读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将课程资源开发的触角伸到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绘本,从其中挖掘适合开展品德与生活学习的主题,从而提高孩子们在品德课上得积极性。

三、绘本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有效性

第一、绘本有利于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应绘本,确立了相应的品行培养内容和阅读的绘本,以开展绘本体验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中,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把德育内涵丰富的绘本与学生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进而开展各种品德实践活动,学生就有机会融入社会与现实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在“无厌苦之息,而有自得之美”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并形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这一过程渗透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听读说写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只有在深入体察学情和教材研读的基础上对绘本加以妥善利用,绘本阅读才能帮我们将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第二、绘本使品德与生活课堂学习更有活力。绘本阅读的过程,是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走进故事,和小伙伴一起讨论故事内容及其带来的启发。在这样的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强调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绘本就是一种通过图画与文字的相互配合来讲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听或读故事的过程中,由于有直观形象的图画的提示,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飞得更远飞得更高,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孩子們通过他们独特的观察方式,可以发现大人们发现不了的小细节,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听故事着了迷的时候,就会将自己当做绘本中的主人公,随着主人公的经历或喜或悲,有时候他们迫切的想要把这个角色表演出来以表示其深深认同感。读完故事以后,孩子们常常会情不自禁的与人交流。 从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绘本阅读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由此可见,绘本阅读将会使品德与生活学习更有活力。

因此,一本好的绘本故事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精神得到满足。绘本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德育目标无痕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作者简介:

李思贤(1991--)女,河南临颍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 13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