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连接,通往美好未来
2018-05-14冷玉斌
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转眼之间,愉快的暑假过去了,你又一次背起書包,重返校园,开始崭新的学校生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呢?上学这件事,是大人的期盼与要求,还是你的兴趣使然?这么一想,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还蛮重要的……
别说,还真有一位大作家,他在他的书里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本书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做《在自己的树下》。
现在,我们来打开它吧。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译者:秦岚、刘晓峰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大江健三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日本作家,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自己的树下》是他的一本散文集,作家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题材,融入对少年时代的回忆以及对人生的持续思考,用质朴的笔法为孩子解答许多人生疑问。
如果想快速了解《在自己的树下》这本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看一看目录,这些标题立刻会带你进入大江健三郎的答疑时间:“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某所中学讲课”“我的学习方法”“孩子永远可以重新开始”……
是的,用大江先生的话说,这一组文章就是“为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写的东西”,他以生存、学习、逃跑、感悟等作为不同主题——某些主题还是相当沉重的——与同学龄的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虽然他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大作家,但在书里,他就是一位朋友,与我们的同学、家长、老师和所有爱着我们的人没有二致的亲切的朋友。因为,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也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思考和追求;他走上社会后也有着和我们相似的迷茫和挫折。所以,他所讲的这些话题,以及对这些话题的阐述与解释,都能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其中,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书里的第一篇《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如果由你来回答,你会怎么说?大江健三郎说截止到他写文章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有过两次认真的思考,十分幸运的是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这两次思考,一次与大江本人直接相关,还有一次是受了他儿子的启发。简单点说,大江先生所给出的答案是,学校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化成长,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深刻地了解自己,与他人交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掌握更多交流工具——语文、科学、算术、音乐,还有外语等等,“为了学习这些,无论是什么时代,孩子都是要去上学的。我认定了。”
听上去特别简单,好像都没什么深刻的东西,其实,大江先生思考这件事的两个时间点都是极其险要的:一次是在他自己的生死关头,另一次是关于他儿子的思考,他的儿子天生脑组织受损,智力发展迟缓,也正因如此,大江对孩子为何要上学的观察,更加让我们信服与感动。
除了这个问题,大江先生所谈论的其他问题也同样真实且深刻,比如我也很喜欢的《抄写文章的童年》一篇。他所说的绝不仅仅是“抄写文章”这样一件事,而是透过对童年学习的追忆,谈到了童年学习的经历,这些经历带给他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恰当的学习方法。最终,学习开启了他的文学人生。也正因如此,很多年以后,他回想起来反而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幸运的少年”。
这本书为什么叫做《在自己的树下》呢?原来这是来自大江的祖母。祖母给他讲的故事中,有一个叫“自己的树”:山谷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人的灵魂从“自己的树”的根中出来,钻到刚刚降生的孩子的身体里,而人死后,灵魂又返回到树根里。聪明的灵魂会记住自己是从哪棵树来的……但不可以说……如果进了林子,无意中站到“自己的树”下,年长的自己会和年幼的自己相遇,那时候,年幼的自己会问年长的自己,“你是怎么活过来的?有没有像树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这个故事深深地刻在了大江的脑海里,成了大江理解人生和锻造人格的一把钥匙,也希望它成为你思考人生的一个参照。
好吧,那就祝福背着书包重返学校的你,祝福你也能在“自己的树”下,像树一样笔直地生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冷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