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05-14赵洧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

赵洧

摘 要:江泽民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简洁而深刻的阐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治经济推动文化发展,建设大众化时代化民族化未来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不仅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要着重从群众精神建设、文化环境建设、文化产业建设及文化事业建设四大方面入手,以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

从十四届六中全会首次将建设精神文明提及到一定高度(之前只是稍微提点,并未作深刻阐述)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到了十九大,习近平在报告中关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了更加简明扼要的言论发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至此,文化软实力发展从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上升至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较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时代性、大众性、针对性,同时也更具中国特色,是基于国情而提出的,更为贴切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习近平提出的发展思路、遵循方针、发展方向、发展举措为行动纲领,在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情况下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关键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推动政治、经济建设的发展,政治、经济又反作用于文化发展,以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使中国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佼佼者。

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性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

在这个文化特色发展愈演愈烈的新世界,显然走出一个特色的国家精神道路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发展之本。一个特色的国家精神主义是国家保持长久发展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先辈的不断努力,我们不仅在党的领导下走向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在马克思主义理念基础上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及改革过程中所总结出的革命文化和极具中国文化色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了最符合中国发展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中国特色文化的完美融合,为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增添了强大凝聚和激励效果,对全国党员、全国人民起到了重要的紧密作用,促进全国团结凝聚力,为抵御各式各样的文化斗争、发展斗争的力量增添了强大的生命力,牢固支撑着我国的发展步伐,因而我国推进长久保持并演化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实践进程是势在必行的。

2.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想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坚持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历史文化大国前苏联的解体,根据不少专家学者的分析总结,以不坚持国家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企图转换成資本主义道路为主要祸根,对国家发展主义道路的动摇最终致使了国家解体的灾难。是以,我们必须知道一个轻易动摇的国家特色主义文化并不能增加国家文化自信凝聚国家的团结力,正所谓,“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缺少坚定自信和凝聚力量的国家并不能在历史斗争、文化斗争、国家兴亡斗争中取得胜利。吸收他国的经验作为警醒,我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建设,才能够保持中华民族创造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成为屹立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佼佼者。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程度决定了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高低,对国家的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等国家魅力体现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于国家思想文化程度、价值理念程度、社会文明程度等文化程度的高低,国家文化软实力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先导权、主动权。在当今世界格局变化愈演愈烈的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等多样文化的不断发展,致使各国文化思想频繁相互激荡,国力地位竞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此,可以说只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尽显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作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主角地位的支撑力,取得更好的国家竞争地位。

二、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1.与时俱进深化马克思主义下的社会主义文化

根据上文所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文化的基础理念。是以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党贯彻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在不断进步的新时代,原封不动地保持马克思主义理念是迂腐的,我们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促使全国人民在理想信念、道德理念、价值观念上紧密团结,推动理论武装建设,促进符合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建设,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的激发,落实国家文化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培养方针,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以达到马克思主义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的深入效果,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发展步伐。

2.着重培育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是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我国对于人民群众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激励、精神文化传播、国民价值观的引导能力发挥来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强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融合一体,将其转化为人民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式,由党作为领导,带动全体人民群众从零起步,结合时代的创新理念,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渐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致力于将雷锋精神、最美人物精神融入每一个人民群众,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繁荣昌盛。

3.广泛深施道德建设工程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有一段歌谣这么唱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它唱出了提高人民道德水平、思想水平的建设的重要性。根据2016年,中办与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所作出的专门部署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加强道德建设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视。我国应该重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加强雷锋精神、工人精神和最美人物精神(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等优秀品质深入人心的培养工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世界观、责任观等思想观念,并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方针,激励人民群众坚持“八荣八耻”、尊老爱幼、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党的文明精神,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诚信意识等优良品质,贯彻广泛深施道德建设工程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发展。

4.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自建党以来,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丰富人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核心发展理念。因此要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的精神文明需求,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让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得以实现,在得到更充实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走向新的高度,从而使人民又投身于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互促互进。除此之外,国家政府方面也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已有的现代化文化体系,并不断依据时代要求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以培育新形态的文化业态。政府只有发挥统筹作用,兼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与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人民的力量带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大范围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高综合国力。

综上所述,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培养全国上上下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只有国民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才能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复兴才会有希望,才能以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許煜华.党的十二大至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8(02):101-109

[2]陈晓静.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4):6-7

[3]刘凤荣.关于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7(06):13-1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