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05-14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
在新形势下推动滨海新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紧紧抓住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动能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
一、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新热点
1.生物醫药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当前全球正在酝酿第三次科技革命,而生物技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有可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启动点之一。该领域已经成为全球争相投入的研发领域,是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
2.生物医药产业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当前人类对健康的渴求不断增长,市场对生物药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趋势。从总体销量看,预计2017年—2021年间全球医药销售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的增速。虽然化学药仍是市场主导,但生物药于2012年—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7.7%,高于化学药4%的增速。我国2012年—2016年生物药的增速则高达26.5%,远远高于中药14.4%和化学药9.3%的增速。
3.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竞相争夺的新战略重点。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抢滩生物医药产业的态势明显。发达国家中,美国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早已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则提出“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计划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在发展中国家,印度每年投入6000万美元至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并成立了专门的生物技术部;古巴则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已经投入10亿美元用于该产业。
二、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了从“初创期”到“起飞期”的坚实基础
1.形成了日渐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成长快,尤其在2010年—2015年,产业及市场规模皆以年均4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主体的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产业形成了多样化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型业态,基本形成了涵盖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和展示交流等功能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2.聚集了众多优质企业和杀手锏产品。新区聚集了全市50%以上的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杀手锏”产品,包括康希诺公司的“埃博拉疫苗”、赛诺医疗的“新一代心脏药物支架”等。
3.建成了产业发展大平台体系。滨海新区逐步形成了由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生物医药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基地、滨海华大基因产业研究院、天以红日医药技术创新孵化转化交易平台等构成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平台体系。其中,依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立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更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园区,已累计培育孵化企业230家。
4.汇集了一批高端人才。近年来,滨海新区先后引进生物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团队200个,其中60%以上为海外归国人才。4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3人入选“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创业领军人才”,161人入选天津市“千人计划”。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Lee Harwell、Robert Hube、Barry Marshall、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崔占峰、杜克大学教授周贤忠等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津创业。
5.助推了京津冀区域合作。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5年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即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拓在基础科研、人才培养、转化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天津天士力集团与保定、安国两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安国中药都”。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也与沧州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同筹建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三、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1.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虽然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囿于天津该产业总体规模小,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体量仍显不足。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各省市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天津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6位,利润总额全国排名第17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位列四大直辖市第三位,445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远不及北京(829.2亿元)、上海(791.7亿元),而天津市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仅为51.5亿元,与北京(147.3亿元)、上海(147.3亿元)尚存在较大差距。
2.细分行业发展不均衡。从滨海新区医药企业分布来看,多数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医疗器械、生物药和服务外包三大领域。该领域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区的四分之三。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化学药、中药和保健食品等传统医药制造业领域,化学药、中药和保健品的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接近90%;而生物药、医药服务业、医药商业等业态比重仍然偏低。
3.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长,配套产业主要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前和临床研发服务外包、药用辅料、药用中间体及试剂、制药装备、电子元器件、器械产品设计及模具制造、器械产品核心部件等。目前,滨海新区的这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仍然较慢,且形不成强大的产业支撑能力。
4.产业支持力度不够。一是政策支持仍需持续。天津市自2008年出台《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优惠政策》(津政发〔2008〕68号)后,近些年没有对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修订,有些政策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产业发展需求。二是财政支持仍需持续。近年我市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不多,年均支持资金仅为1亿元左右。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级平台,滨海新区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规划建设300亩地,一期工程建设了100亩,现在产业正进入大发展期,而二期投入难,制约了产业成长。
5.行业管理机制仍需完善。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形成了市级层面的联合工作机制,全市各相关委办局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合力突破關键政策。但是,天津市目前尚未构建这一协同推进机制,部门之间、法规之间和政策之间的联动性远远不够。
四、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的建议
1.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实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目标,认真盘点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生物医药产业明确为天津的新动能产业。加快制定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谋划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转型升级。
2.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支持政策。一是加快完善开发区鼓励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的扶植政策。二是探索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和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持续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三是打造最具活力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吸引优质项目在滨海新区落户并长期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药谷”,把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3.实施重大专项工程补短板。启动新药创制、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制、现代生物技术、重大疾病防治、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创新产品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大品种技术升级等。围绕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链需求,完善实验动物、非临床评价、临床评价、中试放大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并支持药用辅料、制药装备、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及模具制造、医疗器械产品核心部件制造等配套产业发展。围绕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完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4.提高财政支持的有效性。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每年不少于3亿元的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专项资金,推动创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建立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相应机制,共同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二是以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参与生物医药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投资,基金运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学决策机制,解决风险投资机构想投而又不敢投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
5.做好市区资源的整合联动。除滨海新区外,天津的生物医药园区、企业还有部分分布在武清区、北辰区、静海区、西青区等地,建议加快做好全市生物医药资源的总体布局与整合,聚集市区两级创新政策和资源,打造我市特色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启动实施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专项,支持从外地新引进企业落户上述聚集区,加快企业聚集,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6.打造生物医药品牌。利用好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品牌。一是夯实“新药研发大平台”,把科技部赋予的这一称号真正做实。二是发挥好科技部赋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作用,广泛吸引海外留学人才。三是恢复举办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持续提升滨海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
执笔人:李燕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