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
2018-05-14时绍祥
2018年以来,河西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转变发展思路、发展方式,舍弃“速度情节”,甩掉“数字包袱”,把重心转移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发展上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何让河西区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更好体现担当作为,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河西区委书记李学义。
记者:年初,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发出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动员令。河西区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质。作为天津中心城区,今年以来,河西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首善之区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学义: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京冀项目106个,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中国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和投资发展公司建设;与中国建筑设计院签约共建天津总部,推动设计产业进一步聚集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陈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新增注册企业717家、注册资本约73.14亿元;大力建设南京理工大学北方研究院,实现光纤光栅产品全国唯一稳定生产销售,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新增规模超亿元科技型企业3家,通过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7家,新上市挂牌企业1家。着力打造“北方设计联盟”,成员总数达72家,河西区内工商注册联盟成员企业营业收入104.16亿元,税收4.43亿元,承接“一带一路”项目90余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深入1250家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收集问题、意见建议1449个,办理率99.79%,解决问题1346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东云天津总部落户河西;引进福中集团、万科等500强优势企业10家。积极推进新八大里、平安泰达国际金融中心等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开工5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4.9万平方米。截至8月,盘活空置楼宇21万平方米,楼宇内新注册企业1300家,实现楼宇企业留区税收11.89亿元(不包含银行、保险、信托等大型企业在市直属局缴纳的税收)。积极落实“海河英才”计划,12691人获发准迁证,8973人已落户河西。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发展逐季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在中心城区保持领先。
李鸿忠同志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我们深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推动“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断解决。扎实推进“三微”和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南昌路二期“城市双修”示范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关注学生成长,探索实行分学段配餐,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扩大集团化办学成果,新建新八大里、全运村等地区配套,新开办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5所,可新增学生1500个;大力提升医疗卫生硬件水平,提升改造河西医院等6家区属医疗机构。贯彻落实“六项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委员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筹备组)、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中心,构建区、街、社区三级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体系。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实施“文明河西·魅力街区”三年行动,围绕首批4个街、30个社区,高标准启动8方面30个具体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365·快乐在河西”为主题,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棚户区“三年清零”计划,启动13个片区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1690户、8.03万平方米,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量的101.52%;治理违法建设13万余平方米;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转办和市转办的各类案件处理,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五控”措施落实,深化区内河湖治理,全面开展河湖水环境大排查大治理大提升“三大行动”,有效提升城区生态环境。出资1.03亿元,实施高层住宅消防系统整修。推进平安河西建设,破获涉黑涉恶案件86起,打击198人,市交办我区的37件积案及市委政法委交办的16件涉法涉诉案件全部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李鸿忠同志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越重、标准越高、难度越大,就越要加强党的领导,越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保障,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讨论16665场次,其中基层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讨论14965场次,处级班子开展集中学习讨论1700场次。谋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消除干部后顾之忧,树牢“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扎实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实施“百千万·固堡垒”工程,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区1.5万名在职党员,1100余个市管区管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两委”换届,142个社区全面实现“一肩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区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围绕四大类32项治理重点,采取“五必查”方式,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查处不作为不担当问题73人,针对媒体曝光的問题,对15名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
记者:2018年是天津抢抓历史性窗口期,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一年,河西区也处在承上启下、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河西如何“筑底反弹”、企稳回升,突破增长动力转换关口,打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李学义: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按照李鸿忠同志要求,用心算好发展的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正确把握“量”与“质”、“速”与“效”、“危”与“机”的辩证法,结合河西发展实际,正确处理好“守”与“舍”、“稳”与“变”、“聚”与“散”三对关系,从五个方面推进河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重点瞄准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动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根本性转变。发挥资源优势、聚焦现代社会消费特点和需求,加快发展文化展演、体育赛事等消费性服务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繁荣度。立足河西的区域功能定位,探索在全区统筹布局建设一批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特色活动区,实现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激发城区活力。
二是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关系,强化经济运行、调控的数据支撑,实施在线诊断、持续修复。围绕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对全区各类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向新指标、新动能倾斜,从财政投入、需求引导、知识产权、人才集聚、产业协同等各个领域协同发力,构建多维度的政策支撑与服务体系。
三是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围绕“工程、设计”主题,持续不断开展面向首都的招商引资工作,强化河西作为工程、设计资源和功能承载地的定位,吸引更多的首都设计、工程企业到河西发展。扎实推进友谊路金融服务聚集区、小白楼航运服务集聚区联动发展,高水平打造“泛友谊路小白楼金融圈”。多措并举,完善各项配套,高标准启动新八大里地区商务商业区运行,打造河西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全面优化完善产业生态系统。壮大以中钢地质研究院、合成材料研究所、电子仪表实验所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集群,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系統性支持。复制南京理工大学北方研究院“三无五融合”的发展模式,继续加大同海内外顶尖实验室、研究所、高校、跨国公司等的合作,助推创新成果同社会资本的无缝高效连接。以“北方设计联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探索构建产业生态系统,促进要素联动和企业跨界融合。
五是切实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津八条”和我区实施细则,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首善营商环境。拿出最大的诚意和切实的举措,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成长性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在新动能的引进上有所突破。跟踪服务各项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管家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推动中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平安集团天津总部大厦、津都湾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进度。
记者: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城区支撑。河西区如何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以高品质城区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李学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我们深刻认识到,进入新时代,不仅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城市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也逐步进入向内涵求突破、向质量求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从粗放走向集约,走向精细化。为此,我们提出了打造“品质城区、宜居城区、韧性城区、文明城区、幸福城区”的目标,其中核心是打造“品质城区”,打造“宜居城区、韧性城区、文明城区、幸福城区”作为支撑,以此抓纲带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今后河西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将对接全市空间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全区发展的整体布局,高标准谋划城市更新和“城市双修”,综合推进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城区公共环境品质改善,弥补城区功能布局短板,全方位提升城区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进而达到以品质城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记者:建设品质城区,铸就城市发展“烫金名片”,对于吸引投资、拉动消费,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那么,河西品质城区建设包涵哪几个方面?怎样持续用力?
李学义: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城区品质是城市发展质量、精神品位的统一体,包括产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民素养等各类要素,代表城区的区域聚合力和综合竞争力,体现的是城区的“软实力”。可以说,城区品质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也必然体现在城区品质的提升上。我们提出打造品质城区,也是不断构筑起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首善之区的坚实基础。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宜居城区”。坚持匠心营造、精细管理,通过实施“三微”和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等重点工程,把老旧社区、街道由“灰色生活空间”,变为“绿色、魅力的活动和通行空间”,不断提升社区、街道空间的品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好我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持续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内以河湖、公园、绿地、绿道为主的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城区生态环境;坚持工作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步子不停,集中力量打好卫生清整、环境治理攻坚战,扎实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五年行动,加强区内“七河八湖”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优化城市治理的机制、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打造“韧性城区”。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提升城区更好应对各类风险、事故和事件的侵袭,并及时有效从中得到恢复的能力。坚持把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铁面、铁规、铁腕、铁心”实行全域管理,确保高标准完成60个高层住宅小区、302栋高层住宅消防隐患整改和165台高层电梯维修改造任务,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探索建设一套科学的、适应城市发展现状的城市安全运营系统,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实好“战区制、主官上”,强化“三道防线”防控,高标准做好达沃斯论坛等重要活动期间维稳安保任务,逐步构建新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筑牢“护城河”“防火墙”;坚持区级领导接访下访,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打造“文明城区”。以扎实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检,和“全国文明城区”复牌验收为抓手,不断体验、思考、发掘城区文化和精神的种子,增强群众归属感和认同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弘扬主旋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扎实推进“文明河西·魅力街区”三年行动,全面开展8个方面30个项目建设,让“德耀河西、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内涵,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西岸”文化品牌,发掘更多彰显河西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品牌,积极引进培育优质文化企业,推动城区品质不断提升、市民素养不断提高。
四是打造“幸福城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幸福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归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河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兜底线、补短板、惠民生,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扎实推进20项民心工程,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群众;持续优化教育、卫生、养老等资源布局,落实好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方案,加快公共服务组织方式、供给方式和配置方式变革,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百万河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扎实做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庄浪县,甘南州卓尼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确保预算资金及时到位,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卫生等各类专项培訓,积极开发就业岗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河西力量。
记者: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越重、标准越高、难度越大,就越要加强党的领导,越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河西区如何坚持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李学义: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前提。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相统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为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抓实抓活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万千百十”宣传宣讲活动,办好“当代学者大讲堂”和“理论超市”。坚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高水平谋划和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二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领导力为重点,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拓展“红色氧吧”“四双”工程等经验做法,全面加强机关和事业单位、国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实施“百千万·固堡垒”工程,完善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的培养锻炼力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在社区治理、安全稳定、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中发挥党建带动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三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点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养提升和年轻干部战略储备工程。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落实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树牢“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养提升和年轻干部战略储备工程。注重针对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功能结构选配专业化干部,关心和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
四是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进一步用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性武器,着力营造实事求是、勇于批评、敢于战斗的环境氛围。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铲除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滋生土壤,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问题,彻底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五是坚持不懈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久整治“四风”问题及其新表现,结合深化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群众观念淡薄,接待群众语气生硬、漫不经心、推诿扯皮等现象,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把巡察整改作为有力抓手,敢于揭短亮丑,不搞遮掩回避,加大对移交的问题线索处理力度,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坚持反腐败力度不减,重点在扶贫助困、涉黑涉恶腐败等方面持续用力,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打赢正风反腐这场正义之战。
责任编辑:时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