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5-14柳萍倪继红
柳萍 倪继红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内部审计开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由于各种重大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我国陆续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从而促进了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里,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迅速,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思想认识也逐渐转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但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最大的特点,是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开展的决定性条件,也是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国一部分企業并未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来担任内部审计人员。例如,基于对北京市130家机构的调查研究,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的占33%,未建立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的占22%;一部分企业虽然单独的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却大多依附于其它职能部门或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并不能够单独的开展内审工作。这样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就会受到企业内部多方面的制约,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审部门职能的发挥,使内部审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效性降低。
(2)审计程序不规范
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不规范,以国家相关准则来衡量,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的审计方案及审计计划缺少必要要素、不够具体和完善;二是部分企业对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审计证据的关系比较模糊,导致某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并未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将审计证据作为审计工作底稿;三是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不足或过量取证;四是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的相关档案资料不全;五是审计质量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情况不理想等。
(3)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前提。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就会导致会计、财务信息会出现失真,管理出现混乱现象等,从而导致企业风险增加。这样会加重内部审计的工作量,无法利用相关的原始资料,使得内部审计的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完善和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须有相关的法律明文规定,从法律层面根本保障其独立性地位。
第二,完善内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结构的层次。要根据企业的性质相应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应设置隶属于企业的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并可在董事会下设独立于管理层之外的审计委员会,作为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部门;对一般性质的企业来说,可开设直接受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可采用内部审计全部外委审计或部分外委的形式。
第三,内部审计应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外,不能与企业经济业务或组织存在利益关系,审计过程中应遵守亲属回避原则,以独立的身份去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
(2)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要想内审工作顺利的开展,企业主观上应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应明确以下几点:
1.从内部审计的性质来看,它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2.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应明确内部审计不只包括财务收支审计,还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和责任审计,二者通过经营指标、成本费用等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用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评价。
(3)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企业在项目评价、投资决策、责任履行情况、资金使用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服务,企业有必要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向经济效益性和责任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从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尽可能的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环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审计业务,为企业治理、风险控制和企业增值与服务等提供支持。
(4)提高审计质量
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抓住审计重点,突出公司管理与治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重点问题,多提出一些对企业发展有实际价值的建议以及意见,而不是一把抓,在所有方面都花费同样的精力,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较低,最终审计质量也不高;另一方面,只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不够,还应该在独立性的基础上强调客观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不隐瞒企业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表达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就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潜在风险等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从而更好的防止和杜绝这些问题的再次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规避企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