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结合”背景下健身教练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李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李健

摘 要: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就业率。体育院校培养出的健身教练,是目前新兴的火爆职业,如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接轨,是各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为研究主题,对体育院校健身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从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专家和学者提供积极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健身教练 校企结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051-02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号召,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对专业的健身教练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同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但是,从当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没有相对统一的规范,在合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始料不及的突发状况,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亟待深入研究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这一课题。

1 体育院校健身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1.1 理论落地性差

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有着相对成熟完善的体系,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着系统的学习过程,但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上,就容易出现不对称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会对课程安排和实际辅导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专业的技术或者理论,无法满足实际运用和教学;二是社会运营体系和高校的教授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性,不同的氛围和要求下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1.2 社会实践机会少

健身教练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对技术动作、体育知识、理论结构和实战经验等方面都有相对具体的要求,高校由于硬件资源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有完备专业的器械设施供学生上课训练,为学生提供课外实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们在校期间缺少社会实践机会。所以,缺少了实践检验的教学与训练是存在缺陷的。

1.3 职业素养培养不足

众所周知,好的职业素质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和工作岗位上去磨练和培养的,在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很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培养出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因此,非常需要社会平台的植入,帮助学生找到服务客户、遵章守纪、自我提升的轨迹。

2 健身教练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2.1 社会机构的实际需求

从当前社会调研的情况来分析,健身行业机构对专业程度高、综合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授课教练是非常渴求的。一方面,健身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多,供求双方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另一方面,健身群体中的高端客群占比也越来越高,因此,院校培养出来的缺少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更难以满足其深层次需求。这就导致了社会机构愿意在前期就投入精力和成本,做“订单化”人员的培养方案。

2.2 院校的潜在追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专业的改革进程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社会平台和社会力量提供帮助。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提供更多实战指导的经验;第二,提升“接地气”的实际功效;第三,缓解当前教师教育教学的压力。

2.3 学生群体的内在诉求

当前在校学习的多为90后学生群体,性格独立有个性,既关注学校表现,也关注未来的就业方向。而且,他们内心是希望多接触社会,丰富自己的阅历,通过社会实践的机会,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从局部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是希望学校为其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的。

2.4 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

从教育监管部门来讲,引入社会力量丰富專业办学是一项已经有成功经验且国家鼓励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学生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模式。

3 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几点研究

3.1 前期顶层设计很关键

院校和私人企业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实体组织,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出发点,当然也有存在分歧的地方。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首要解决的就是顶层的设计内容,这其中包括双方合作的原则、合作的期限、合作的组织形式、合作的项目内容以及合作的风险预防等。具体来说,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关键的节点做考虑。

第一,双方的合作最好规避经济利益分配等相关问题,合作的原则应以“平等协商、互信共赢”为基础,不以从事商业化运营赚取非法收入为目的。

第二,双方应建立较为稳定的中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法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专门的对接人和部门,做到责任明确不出纰漏。

第三,合作的内容要以对高校教学内容的补充为核心,突出实战,突出技术演练,突出教学疏漏点的补充。

第四,对合作中可能发生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要做充分的预估,重点应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中期过程管理不可缺

学校的学生在校园实习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有风险的,同时,教学的方向性也需要时刻关注。因此,高校在过程管理中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证,具体如下。

第一,针对学生的考勤要有计划性,保证考勤的准确率,以此来把控学生的工作及学习的痕迹,做到“日日有巡查,周周有记录,月月有评估”。

第二,对合作机构要有监督管理,从硬件条件、软性服务到教学调整、质量评估,都要有一套实用的管理工具表格,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打分,做到量化。

第三,对专业教师要有问询制度,真正让体育院校的专业教师保持对所带学生的关注度,时刻把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工作内容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随时调整工作重心。

第四,对项目成效要有评价,建议以学期为一个闭环,成立临时项目评价专业委员会,对项目进行情况进行评测,为后续合作做好保障。项目评价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当有在校专业教师、教务处、企业法人、学生代表、客户等。

3.3 后期灵活处置要及时

校企合作有着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有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联合,有的是各取所需的联盟合作,还有的是以推进各自变革为目的的。就健身教练的校企培养而言,后期还有一些内化的东西需要不断跟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合作模式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合作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基本原则应当是一致的没错,但是灵活性也要有。跟不同类型的企业谈合作,在大框架下的差异性同样要考虑,同样的,同一个专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充分考虑。

第二,校企合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比如说上级管理政策的调整,或者整个环境的变化,所以,需要随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因此,外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机制需要随时保持启动状态。

4 结语

十九大以后,高校的體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非常迅速,学校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方面的步伐会不断加快,从未来发展改革的趋势来看,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同时达到符合学生利益、企业利益、高校利益、管理部门利益的“四位一体”。而要切实做到这些,除了积极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外,更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引入专业化的团队反复论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摸索出符合本校需求的校企合作的成熟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兴.沈阳市健身行业私人教练人才培养模式浅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5.

[2] 姜伟伟.新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3] 崔玉东,马金柱,宋佰芬,等.校企融合培养人才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86-188.

[4] 黄荣.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0):219-220.

[5] 张萌.健身操人才“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