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演进中看适应体育的功能特征

2018-05-14刘哲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演进功能

刘哲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推理演绎等方法,梳理了适应体育功能作为一种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以期总结其功能特性,为学科发展提供依据。结果发现:适应体育功能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三次转变,即从工具性到人文性认识的转化、从生物观到三维体育观的转变、新适应体育论。同时在适应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流变性和层次性。

关键词:适应体育 历史演进 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b)-0206-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educe, comb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as a kind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system, to summarize its featur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Results found that: to function of APA experienced a transformation at least three times, that is, from instrumentalism to humanism, the change from one dimensional biology outlook to three dimen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outlooks, and a brand new theory of APA.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A, its function has distinct rheological and in a hierarchy of requirements.

Key Words: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Historical evolution;Function

适应体育作为人类有效的医疗康复、矫正辅助手段的体育干预行为,适应体育源于14世纪前后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它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过程,直到1952年美国健康、体育、和娱乐和舞蹈联合会(AAHPERD)首次提出了适应体育(APA)的概念。适应体育才从其它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身心障碍个体基于生态环境下从事的个性化体育活动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和认识的发展,人们认识适应体育的功能时更加理性,更加强调适应体育的价值及其规范。这种转变应该更接近于适应体育的本质。适应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不再仅仅指向康复,而是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试图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对适应体育功能进行梳理,以期为适应体育多样化发展及其概念内涵做出解释(功能和目的是概念的基本构成)。

1 适应体育功能的历史演进

1.1 从工具性到人文性认识的转化

从适应体育萌芽开始出现,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适应体育功能的认识以及对功能的实践,更多的是从工具性立场出发,即非常强调对残疾人的医学矫正和康复治疗。虽然早在19世纪早期体育教育就提供给盲人和其他类型的残疾人,但学生接触作为现代适应体育教育前身的、以医学为基础的体操和练习却是在19世纪晚期了。一些内科医生扮演了体育教育者的角色。其训练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使精神和身体更加充满活力。Sherrill(1986)认为:20世纪前的体育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医学为基础的,是预防性的、发展性的和矫正性的,其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发展体能。瑞典的Per Henrick Ling(1776-1839)发明了著名的医学体疗法成为20世纪初到50年代适应体育的先驱。Ling也被尊称为适应体育之父。世界各地的医生、治療学家和体育教师们出现了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如何使身残、肢残者们通过矫形、体育活动和增强身体素质来进行康复。这种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身体活动形式使肢体恢复到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状态。这一时期,适应体育仅是医学体操的辅助手段,其功能作用也主要集中在工具性上。

进入20世纪,人们对适应体育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先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大批军人的伤残,患者们的康复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医生们重提体育运动,为体育活动成为残疾人治疗和康复的途径之一提供了全新的和巨大的可能性。1944年,路德维格·古特曼博士(Dr.Ludwig Guttmann)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创立了脊髓损伤康复中心,把体育活动作为一个主要部分引入残疾人整体康复治疗计划。残疾人康复性运动很快就演进为休闲运动,在随后的几年之内又成为了竞技性运动。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和认识的发展,人们认识适应体育的功能时更加理性,逐渐从“工具性”认识向“人文本质”认识转变,即更加强调适应体育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这种转变应该更接近于适应体育的本质。适应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不再仅仅指向康复,而是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体育应该与人的生命、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适应体育不再是一种器械或一种工具。因为工具的本性就在于我们能掌握对它的使用,即当我们要用它时可以把它拿出来,一旦完成它的使命又可以把它放在一边。这和现代适应体育不同,因为我们无法把适应体育当作一种技能来学习。我们可以单独学习跑、跳、投的技术,但他(她)们无法单独学习综合性运动,因为个人的身心发展总是与社会各种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之中呈现着这样或者那样,都是我们不可能避免的。残疾的出现不会因为种族、性别、经济、政治乃至文化教育等的不同而改变。残疾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的只是人们对待残疾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虽然一直以来,我们都说康复就是要使残障人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但是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甚至是社会生活,其参与者是无法控制它的发展的。

1.2 从生物观到三维观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适应体育功能的认识向“人文性”转变的同时,出现了对“本质”的多种认识与实践。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欧共体为代表开始了对残障人的关注及社会整合[2]。这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体育界有学者提出“三维体育观”,认为应从社会、心理和生物层面对体育功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三维体育观的提出同樣影响了适应体育的发展,关于适应体育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适应体育本质及功能的理解也充分展示了多样性。学者们从生物、心理和社会视角不断地审视着适应体育。适应体育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功能迅速扩增。如国际适应体育联盟主席Claudine Sherrill(1976)将适应体育定义为:“是分析运动、确定心理动作领域问题的科学,是对补救问题和坚持自我力量的发展性指导策略[3]”。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主席、德国著名适应体育专家Doll-Tepper(1989)对适应体育作以下定义:“适应体育是指对身体条件受限的个人,如残疾、健康受损人士或老年人的权益和能力给以特殊重视的体育活动和运动[4]”。(这一表述代表了欧洲多数学者的观点倾向);美国加州大学适应体育课程标准中对适应体育的定义是:适应体育是体育教育计划的一种,是为了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因为残疾学生无法完全完成普通体育教学计划;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阙月清(2004)认为,适应体育是一种体育教学态度;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传输系统强调动作问题的发现、评估和矫正治疗的知识体系。此外,还有一些说法也不断涌现,诸如适应体育是改善心理动作问题的服务;一种特殊的训练;一种跨科际整合的知识;一种需要特殊才能的专业;一种指导训练的哲学或理念;一种对各种行为的接纳态度;一种理论与实际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虽然见仁见智,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和标准。

1.3 适应体育功能认识的新阶段

适应体育功能容量的不断扩大,给人们造成了一些混乱。即面对众多的功能,适应体育在实践中如何把握?适应体育的功能不断扩大,甚至可以媲美完全体育或者教育或者医学,适应体育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实用价值呢?针对这些问题,适应体育功能的研究仍然十分的匮乏。对功能的把握,特别是本质功能的确定不仅是明确概念的基本前提,更将影响到学科发展的未来走向。如果对众多的功能进行层次结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适应体育的功能至少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适应体育对人的自然功能和对社会的人文功能两个方面。

2 适应体育功能的构成及特征

2.1 适应体育功能构成

以科学的视角对适应体育的本质和功能进行认识,是适应体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如何运用正确的理论对于研究的思想进行指导。适应体育对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和心理。作为人,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在适应体育的干预下,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其中知、情、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而行则是人类身体活动形式。知,即认知和观念。人的认知和观念,有的是正确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情指的是情绪、情感,人的情绪有正性的、有负性得的。意则是意志。人的意志品质也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行主要是动作行为。适应体育对人的知、情、意、行的改变也理所当然的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发挥功效。

一般情况下,事物发挥其功能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首先,适应体育的功能必须与其本质属性密切相关,离开了本质属性来研究适应体育的功能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和逻辑关系;其次,适应体育的功能必须是人和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离开了这种需要,其功能也就无从谈起(见图1)。

适应体育的性质无论是康复、教育,还是一种态度、一种知识整合,或是过程和结果,其最终的目标都指向“人的发展”,即适应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地解决鳏寡孤老问题,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都需要适应体育。这种需要就成为推动适应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人类各种需求的不断出现和高涨,现代科学技术便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使适应体育,一个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得以全面地、快速地发展。而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的人的(有特殊需要)发展,只有通过将适应体育的本质属性与个人、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有利的功效。因此,适应体育的功能可以从两方面剖析,一是适应体育对自然人的发展作用,二是适应体育对于社会人的发展作用。

2.2 适应体育功能的流变性

适应体育虽然是个年轻的学科,但自它产生那一刻起,其人与环境互动的本质就决定了适应体育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中发展和完善。

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休闲娱乐、运动竞赛和运动康复是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和实践活动方式,但其面对的服务对象及其需求却具有共性特征,即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个人与环境的融合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虽然事物的本质是不变的,但人们的需要却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因此,事物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有利作用和功效也就必然会改变。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功能是具有流变性的。适应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其功能也表现出一种流动和变化的状态。适应体育功能的变化性主要指适应体育的某些功能在纵向的历史过程中从有到无或从无到有的特点。适应体育功能的流动性:主要指适应体育的某种功能在同一时代从某些国家或区域传递到其他国家或区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适应体育因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就具有不同的功能。首先,从历史上看,适应体育概念是从矫正治疗、运动康复、残疾人体育、改编后身体活动这些概念演绎而来。其主要功能的发挥也随概念的变换而改变。适应体育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体育活动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适应体育的需要有所提高,特别是对精神需求的满足甚至更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适应体育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矫正和康复的方面,希望通过适应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享受。其次,对适应体育(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概念的解释仍然还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多数学者对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界域倾向于较为一致的观点,所不同的是因社会政治、文化乃至教育、体育发展进程对其产生影响,使适应体育功能的发展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带有地域特征的功能不断传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发生改变。从生物观到三维观,从工具性到人文性……可以说,适应体育在现代背景下,功能的转换是经历这场流变的必然结果。

3 适应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适应体育的功能是围绕其本质和人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产生作用。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人改造自然的产物,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说到底,适应体育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学说,作为个体发展,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见图2):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情感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是可以变化的,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适应体育的功能按照上述理论也可以划分层次,即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功能。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即是自然人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是社会人的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自然人和社会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这种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自然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所以适应体育的功能首先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对自然人的自然作用,然后才是对社会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功能的分层是由简单的、本质的逐渐向复杂的衍生的功能过渡,而且每一个高级功能都依赖于低一级功能而存在。同理,适应体育的社会功能是以自然功能为基础的,所以对适应体育的自然功能进行剖析实质上是对适应体育本质的一种认识过程。

以历史的视角对适应体育的本质功能进行梳理和再认识,是适应体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如何运用正确的理论对于研究的思想进行指导。适应体育对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和心理。其功能会随着人类发展性需求改变而不断被改造。究其原因可能与其“交叉性”的学科性质有关。这也为新时期适应体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Sherrill C.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And Sport:Cross 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 (6thed.)[M].Boston: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4.

[2] 盧雁.中国适应体育学科研究[M].北京:北京中体音像出版社,2008.

[3] Steadward.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M].Edmoton: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2003.

[4] 吴雪萍.适应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历史演进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