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结合分析高职院校健身教练培养模式的优化思路

2018-05-14郑海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郑海

摘 要:在全民健身的大力推广之下,我国健身事业如火如荼。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专业健身教练员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比例较为失衡。这样的情况与人才供给并不存在反差,反而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健身教练员,无法满足现代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化需求。而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案应当以“校企结合”的模式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进而达到提升培养效果的实践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分析了校企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健身教练培养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健身教练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078-02

1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健身教练的现状分析

1.1 市场需求对接不足

一方面,从操课类运动项目分析,在健身俱乐部的实践方面,涉及拉丁、肚皮舞、街舞、形体操、搏击操、瑜伽、普拉提、动感单车等多项课程内容。而我国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部分课程,但皆为短期的选修课程为主,而且也并未设置由学生指导会员的模拟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操课训练技巧,但是并未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是指导他人练习的经验,因此在健身俱乐部的实践反馈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从私人健身教练的市场需求分析,针对运动恢复、减脂塑形、营养餐搭配、增肌训练等内容,皆为最直观的市场化需求导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此方向的培养相对较少,虽然指导学生考取了营养师资格证书,或者考取了初级健身教练资格认证,以及部分AASFP、AFAA、IPTI、CAA等培训机构颁发证书。但是从实际从业经验来看仍然明显不足,学生对于客户积累与沟通的能力表现出弱势,并未得到健身俱乐部的广泛认可。

1.2 培养基础条件受限

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健身教练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必备资金基本来源于校方支持,但是能够落实到单项体育教学中的资金比例少之又少。而针对健身教练员的培养,也并非较为简单的器械设备足以支撑。现代健身俱乐部中健身設备多达百种,如健身自行车、划船器、楼梯机、跑步机等有氧运动器械,腿弯举器、重锤拉力器、提踵练习器等力量组合器械,以及哑铃、壶铃、曲柄杠铃、弹簧拉力器等自由力量设备。单以每一种器械的投入以及后期维护,初步估算在配齐基本器械之后,需要30万以上的金额。而这些健身设备又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基础设施,如何平衡资金不足与教学需求的关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健身教练的难点与困境。假设要培养学生针对动感单车课程的基础训练内容,每一台动感单车的市场价格以1000元估算,一次开课最少需要保持人均一台设备,按30人/课时初步统计,则需要3万元的基础费用。即便高职院校购置了相关设备,但是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也是现实问题。而且这些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因此投资回报率也无从审计。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设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也无法开展相应课程,进而导致训练课程与市场对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2 以校企结合为基础的健身教练培养优势

校企结合的模式在我国多数职业教学规划中已经多有涉猎,从教学效果与实践效果的反馈信息来看,校企结合是基于互助互利的共赢模式。而针对高职院校的教练员培养,更加具备了资源共享的优势,以及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的基础条件。一方面,在企业方提供的教学场地中,多项健身器械可以完善更为细则的教学内容,并提高课程直观效果。因此,企业方相当于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最为真实的教学工具,而又节省了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方接收高职院校的实习学生或在校兼职学生,实质上也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可以零距离接触教练员工作的机会。在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对于初级、中级、高级健身教练员的从业课时都有具体要求。那么在企业方实习,不仅是补充教学内容的机遇,同时也是为学生奠定从业基础的必要措施。

3 高职院校健身教练培养模式中引入校企结合模式的优化策略

3.1 以校企结合实现双向教育目标

校企结合的方式主要为引入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化考评机制,更改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在培养健身教练的过程中,能够明确两点方向:其一,教练员能否适应未来工作需求,取决于健身俱乐部对于从业人员的具体需求。其二,教练员能否适应健身俱乐部长期发展需求,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了不断学习深造的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因素,在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中,需要以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化需求为导向,设定教练员培养与培训内容。同时需要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达到未来职业化发展的针对性需求。为了实现这样的双向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应当与本地健身俱乐部形成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交流与沟通,了解现代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关课程内容。在制定课程内容之后,也需要由企业方进行审核,并提出建议,以便为校方教学内容设置提供参考。在以双方共赢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性较高的健身教练培养计划。

3.2 定制校企结合训练培养体系

健身教练自身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身体素质,决定了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而通过校企结合方案的模式,最为重要的倾向点在于提供科学的训练培养计划。由企业方提出教学内容的具体方向,以专业教师参考该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才能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市场化对接的效果,并规避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的不利情况。同时可以由企业方提供实训场地,在健身俱乐部人流量较低的时间上,为高职院校设定单独的教学时间。那么从院校课堂移至健身俱乐部的实训场地后,多项课程开展本身也具备了较高的基础设施需求,并且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体验度。除此之外,校企双方可以建立人才选取与输送机制。由企业方择优录取在校学生为兼职教练员,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积累实践经验的教学平台。那么在教学场地与实践机遇的共同促进下,也更加有助于学生的阶段性成长与能力提高。

3.3 以实践流程丰富校企结合内容

实践是补充学生从业经验的必要途径,如果在缺乏实践环境的情况下,仅以理论基础为教学重点,势必难以提高教学成效。但是企业方也无法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遇,其根本因素在于健身俱乐部本身的操课安排极为有限,因此只能采取择优录取的模式,导致多数学生也会失去实践机会。鉴于此,应当在操课教练之外,开设私人教练课时的补充内容。在现代健身俱乐部的规划中,私人教练课时针对性更高,而以市场化需求来看,也是未来健身俱乐部的主流发展方向。通常情况下,健身俱乐部以10~16节整体课时出售,在前3~5节课时内为基础运动类型的课程设置。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无法在初期完成全课程教学,但是可以完成初期的3~5节课时内容。相对而言,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够为企业方节省较高的人力需求,而高职学生也可以增加一定的实践内容,进而达到双方共赢的长期合作机制与优势,真正形成互利互助的效果,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课堂,积累宝贵的从业经验。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健身教练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学资源匹配度较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而采取校企结合方式,能够降低校方自身运营的资金匮乏问题,同时能够为学生创设较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在应用校企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企业方需求,设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并在双方协商之下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健身教练的培养优势,达到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继章,宋福杰.高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健身私人教练实践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8):13-14.

[2] 黄荣.健身教练“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0):219-220,222.

[3] 赖丽新.高职院校开设健身教练课程可行性研究[J].江西教育,2015(15):13-1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