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与措施探讨
2018-05-14王德民
王德民
摘 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对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的高校体育管理现状来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其管理模式与措施都比较陈旧,且十分单一,导致体育管理无法有效保障体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管理模式与措施的分析与探讨,提高体育管理质量与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管理 管理模式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55-02
对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构建高校体育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时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健儿在世界级体育赛事上屡创佳绩,极大提升了中国体育在世界上的地位。体育人才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与高校的辛苦培养是分不开的,而科学的体育管理模式又是搞好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
1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与对应措施
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与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下面对高校信息化体育管理模式与体育俱乐部型体育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1 信息化体育管理模式与对应措施
进入新时期以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作用。在高校传统体育管理模式下,校领导与体育教育部门、体育管理门以及下级的体育教师之间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大多是通过组织会议、下达文件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学校体育管理者也仅能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具体的体育管理工作。毫无疑问,这种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来说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由于天气、时间、地点与人员的特殊原因无法收到预想的管理效果。在信息化技术下,管理者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以对各类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体育管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体育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二是体育信息传输网络化;三是体育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化;四是体育信息贡献社会化;五是体育信息覆盖全球化。信息化体育管理模式,推动了体育管理信息化进程,深化了体育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管理方式,为提高体育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撑。
在具体管理中,管理者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建立与完善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等,实现体育管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二是实现体育管理信息的共享,要根据学校体育管理的总目标,及时沟通、交流。学校体育管理部門可以将学校的体育教师情况、体育场地与器材闲置情况、体育教学资源(文字、图片或音视频),以及学校在体育教育上的投资情况等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学生可以直接在校园网上查询到这些信息,并能够自由地对这些信息发表意见与建议。在了解了广大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后,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对现实行的管理工作目标、方式方法进行修正。
1.2 体育俱乐部型管理模式与对应措施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使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有了从上到下的转变。这里的“上”即高校领导以及上层的体育管理部门。在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下,他们直接决定着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具体的方式方法。“下”即广大学生,也包括体育教师。在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下,他们只是学校体育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对整个体育管理活动的影响甚少。然而,在体育俱乐部型体育管理模式下,管理的主体从学校领导与体育管理部门转变为广大学生与体育教师,更确切地说是广大学生,因为体育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俱乐部的大部分工作依然由学生负责。体育俱乐部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体育俱乐部型体育管理模式下,广大学生开展俱乐部宣传、招收会员、组织表演与比赛、组织线下学习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体育管理氛围。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在实施体育俱乐部型体育管理模式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缺乏强大的资金支持。很多学校体育俱乐部管理运营的经费都由学生亲自拉校外企业赞助,经费严重不足。二是俱乐部硬件设施不足。很多学校体育俱乐部没有专门用于活动的场地,只能在学校体育场闲暇时间活动,一旦有学校正常开展的体育课,就不得不“让位”。场地的不足导致俱乐部活动难以开展。三是教练缺乏,绝大多数学校体育俱乐部都由学生自行组织,由一个或两个在本项目上有突出技能的人担任指导,教学实践能力较低。即使有些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教练,但这些体育教师往往是客串,尤其是对一些冷门体育项目的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师更是投入非常少的时间与精力。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2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模式构建与措施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在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者在模式构建与措施实施过程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建立高校体育管理机制。高校应当将体育管理列入学校教育的主管理系统,对体育相关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体育管理系统,保持各体育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引入社会媒体监督,确保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第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体育本身就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高校要强化体育对体育管理者职业道德、社会道德、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作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许多体育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在部门协作过程中,所有人员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在人际交往与工作协助时做到诚实守信,言行合一。高校领导要定期对体育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与体育教师开展评价考核工作,并将其个人素养、职业道德等列入重要的考核内容,以此促进他们的更好发展。第三,不断开拓创新,研究新模式与新措施。任何一种体育管理模式与措施都离不开相对应的大环境,如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当这些环境发生变化时,体育管理模式与措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必将继续丰富与发展,其管理模式与措施探讨必将持续,这就需要高校领导与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发展意识,确保体育管理模式与措施的科学性与时兴性。
3 结语
对于高校体育管理活动来说,管理模式与管理措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管理模式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框架”,它被赋予指导性的内涵,在体育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须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探讨体育管理模式与对应措施,能够激发体育管理者的内生动力,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管理活动的积极性,这对于快速提高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亚君.基于信息化下的高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性分析[J].现代营销旬刊,2016(10):49-50.
[2] 文瑾.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技纵横,2014(4):249.
[3] 陈刚.高校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体育,2016(9):69-70.
[4] 陈慧.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