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分析

2018-05-14刘向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学措施新课程改革

刘向荣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的体育教学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阶段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初中教学标准中提到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当今,如何提高初中的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05-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发展成为适合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重要教学课程,并在初中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占据着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通常都是被动接受。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更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新课改教学中规定,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计划中的步骤逐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占据主体地位,并不断学习课本知识与掌握技能,从而使学生劳逸结合、身心得到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逐渐将学生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为对教学知识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传统主体地位转变成为现阶段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研究,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对知识进行自行研究与探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掌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初中体育《排球》课程时,体育教师先将排球动作要领与技巧传授学生,并让学生对此进行分组讨论,并在操场上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实践练习,在体育课程结束前将学生组织在一起,并请同学们逐一讲述在实际练习中遇到的难点,教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应细心教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打排球技巧与方法,同时还可以请在排球练习方面掌握较好的同学分享经验,相互沟通与交流。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好动、叛逆时期,应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数据调查显示,喜欢体育教学的男生仅占35%,女生更少仅有24%。通常来说,在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更愿意参与体育課程这样的课外教学,但是显然现阶段我国初中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兴趣不高。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兴趣爱好,综合考虑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其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用视频教学与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和参与游戏过程中,对教师讲述的知识与技能更好理解与掌握。例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反应与体能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与了解,设计“你跑我追”的教学方案,创设学生都感兴趣的“谍战”情境,用语言方式调动学生紧张的气氛,并在追逐过程中设置让学生通过“路障”、跳“房顶”、过“小桥”爬“地洞”的情节,让学生能够兴趣盎然的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更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和消化体育技巧。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跳绳、呼啦圈等运动器材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教师也应参与其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与练习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与指导其规范动作,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协调能力。通过教师制定的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使其心情愉悦愿意参与其中,更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让学生进行“奔跑、跳远”等方式,应在教学标准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掌握主动性。并且教师应在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纠正,不断鼓励与调动学生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体会体育教学的乐趣,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跳绳时,教师在教会学生跳绳要领后,可以在创新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几人一起跳法、交叉跳法等。教师还可以让跳得好的学生教不太会跳的学生,创建良好的学生氛围。同时鼓励不会跳的学生勤加练习,并与跳的好的学生讨论跳绳技巧与方法,使初中体育教学在一个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度过。另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现阶段初中体育成绩考核已经算入学生中考成绩当中,并对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不是单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相互学生、互相探讨以求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高高在上的主体地位,应逐步走入学生生活与学习当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培养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应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友善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合作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让学习明白个人成功与小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共荣意识。最后,应将合作精神深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别人相处与交流,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良好的体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还能有效的减缓学生文化课程的紧张与压力,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尽情的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与轻松感,更有利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克卫.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02-103.

[2] 董晶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253.

[3] 范军平.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9,24(S1):38-41.

[4] 黄健伟.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231.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教学措施新课程改革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