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划艇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5-14李甜甜
李甜甜
摘 要:本文借鉴国内外的划艇训练方法,结合上海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划艇运动教学训练经验进行实践研究,从运动员选材、教学训练、运动智能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在遵循水上运动训练规律的前提下,同时突出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对青少年划艇运动教学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和尝试,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划艇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 划艇 教学训练 运动智能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069-02
1 青少年划艇运动员的选材
划艇运动是前腿成弓步立,后腿半跪,手持单叶桨在固定的舷侧控制方向并划水的一项独特的运动项目。根据该项目的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特征,确定能充分反映划艇项目特点的测试指标,包括指尖距、伸臂长、坐臂长、跪臂长、胸围、肩宽等。通过科学的选材方法,据此评估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潜力,选拔具有较大的潜力的青少年划艇运动员择优训练,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学和训练,为青少年运动员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青少年划运动员艇的教学训练
2.1 划艇教学的组织方法
划艇教学组织工作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和反馈。
(1)讲解:教练员在讲解划艇技术的过程中,讲解内容应简单易懂、简明扼要、用词准确。同时教练员注意讲解的位置和讲解的声音,让所有运动员看到示范动作和听到讲解内容。
讲解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按照“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原则精讲多练。讲解还应突出动作要领,强调训练内容的重要性。讲解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讲解使用的语言要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和对动作掌握的实际情况,随着运动员训练年限的增长,逐渐增加专业术语。讲解的目的在于启发运动员的思维,要善于把握时机,让运动员理解教练员训练教学的意图,在训练中多思考和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2)示范:划艇教练员可以让成熟的运动员来示范,以便于在示范过程中对技术动作进行全面的讲解,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技术视频,让运动员直观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示范过程中应注意:教练员要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引导队员观看学习;突出示范的重点;可采用分解动作和完整动作进行示范。同时还可以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动作示范,便于青少年运动员理解。
(3)练习:在动作教学示范之后,要让运动员进行实践训练。
练习過程中,教练员要明确练习的要求、次数和距离,组织严密,同时提醒注意事项。在练习开始后,教练员要处在能观察到所有队员练习情况的位置,便于将他们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他们。
(4)反馈:教练员在训练中反馈信息,可以及时纠正运动员动作,减少错误,防止形成错误的动作成型。教练员应及时、反复地反馈正确、简单的信息,突出训练任务练的主要目的,教练员应善于发现运动员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共性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2.2 划艇教学的训练方法
2.2.1 划艇训练的准备练习
对于青少年划艇队员来说,技术教学前掌握游泳技能和水域急救知识,克服青少年对水的恐惧,培养运动员的水感,对今后运动水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2.2 划艇技术的训练
青少年划艇技术教学,应重视技术动作的实际效果,强调动作连贯性和桨下效果。首先进行协调性和平衡性练习,先在陆上、划桨池中或码头上练习基本的划桨技术。由于新队员缺少水上平衡能力,前期不适宜进行艇上练习,模拟训练课大约要进行5~15次。
陆上练习包括:跪姿持桨练习、转抬体划桨练习,采用分解法和完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划桨池练习可先采用分解练习,将划桨周期分为:入水、拉桨、操向(转拔桨)、出水和恢复(回桨)5个分解动作,最后再进行上艇练习。
在上艇动作练习前,学习上下艇的步骤,由教练员或老运动员做示范讲解。在划艇运动中,首要的任务是练习正确的跪姿,以获得对于划艇的理想的稳定状态。运动员支撑腿的膝盖放置于跪垫上,跪垫的位置在划艇中心线的一边。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讲,学习划艇技术相对较快,因为他们的身材小,具有较低的身体重心的特点,同时具有善于接受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想获得好的水上平衡性,只有通过反复多次平衡练习,掌握平衡和慢划的动作后,可进行技术划的练习。
在划桨周期起始阶段,第一动作是入水。在入水动作的开始部分,运动员的身体躯干向前充分伸展,整个身体以跪垫为支点向前方撞击,且身体重心放低。划桨手的后背、推桨手、桨和拉桨手,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写字母“A”。作为划桨周期中,整体连续动作中的一部分,在桨叶完全浸入水中时,拉桨动作随即开始。在拉桨动作的完成过程中,推桨侧肩向前,同时拉桨侧肩后移,手臂伸直。桨应该保持在与水面垂直的位置尽可能长的时间,拉桨动作是整个划桨周期中力量传导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部分,在拉桨动作的阶段中,运动员的手臂下压桨,同时躯干向后上方提升,随着桨下动作,躯干逐渐复位到垂直位置。
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每次划桨的结束动作都是一个操向运动是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这个动作要经过大量练习,直到这个动作成为拉桨动作的有力、流畅的连续动作。操向是以桨做“J”形运动(从上方观察)来控制艇的方向,向着拉桨动作结束的方向,桨叶从与船体成垂直状态的位置(从上方观察)逐渐远离为与船体成30°~40°角的位置,这种改变是以在桨“T”形把上轻微的扭转动作造成的。运动员必须发展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能够让艇保持直线航行,或按照希望的线路进行转弯所需要的操向动作的力度与幅度。
出水应是强有力的动作,通过两只手臂将桨从船体一侧垂直拉出。出水紧随着操向动作,桨叶要轻快地从水中出来,当身体成正直向上的姿势时,桨随身体出水,身体向前转动,复位至入水动作开始下一划桨周期。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机体的呼吸和肌肉的放松。
2.2.3 划艇的素质训练
在进行划艇技术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划艇的专项素质训练。在青少年运动员时期,发展力量耐力对青少年运动员过渡到成年阶段具有基础性作用,通常采用划艇测功仪作为发展专项运动能力的辅助性力量训练方式。力量训练计划应侧重力量耐力发展设计,将循环训练增加到周期的训练内容中,如:用最大力量的35%的强度,设计8~10个循环站,每站练习1min,组间间歇1min。据调查在采用这种方法后一个冬季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提高了18.4%[1]。
青少年运动员水上训练计划中,要按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向目标训练阶段过渡。10~13岁发展一般耐力和动作协调性,控制划船速度和跑步速度;14~17岁发展专项耐力和专项速度力量素质,保持一般耐力水平,控制划船速度;17岁以上发展专项力量耐力和长距离耐力。
3 青少年划艇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培养
运动智能是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将实操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在划艇运动中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反应力等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运动智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逐步认识和运用运动训练的一般规律,掌握划艇运动的专项规律。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掌握与艇、桨有关器械的知识技能,适应在不同训练和比赛环境下,对器械进行机械和技术上的调整。引导队员学会自主分析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配合教练员高效完成训练,提高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阿·纳·尼科诺罗夫,杨更生.15~17岁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体系的完善方向[J].体育科研,1992(2):39-42.
[2] 张玉青,杨英,衣成杰,等.北京市皮划赛艇男子初级选材标准的初步研究[J].体育教学,1993(1):51-58.
[3] 薛冰.对我国皮艇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157-158.
[4] 田麥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崔大林.皮划艇项目科学化训练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585-1591.
[7] 周学军,薛冰.我国皮划艇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的误区和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