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优化策略
2018-05-14孙春艳
孙春艳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教育部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做出了新的修改,通过之一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介绍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基于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有效性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004-02
1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自建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对于国民的教育问题就极为关注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特色,做出了相应的教育课程改革。在当下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高校扩招政策的落实,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同时21世纪被专家称为科技创新的世纪,在未来的社会中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教育部门针对社会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做出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新课改的推出,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意识,希望学生通过有效学习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但新课改变动幅度较大、调整周期较长,我国部分学校的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 传统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2.1 课程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置常常不够明确,使得学生难以通过体育课堂有效提升自身的素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由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学校出于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使得文化课程常常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以致体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其次是在有限的体育课程中,由于学生平时缺乏户外游戏的时间,因此学生更希望通过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户外游戏,这样的要求也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最后是我国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中,由于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投入的不足,也使得体育课中的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落实。
2.2 部分课堂内容混乱
在我国的部分体育课堂中,由于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使得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在部分学校中,体育课程成为了学生自由玩耍的时间,这样的内容设置使学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其次在部分地区的体育课堂中,由于出现了学生意外受伤的情况,使得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为了避免承担责任部分学校将体育课堂转移到室内进行,并通过减少学生的身体活动达到避免学生受伤的目的。在部分学校中,体育教学的过程枯燥、乏味,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且由于部分内容的专业性较强,使得多数学生难以有效参与。
2.3 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培养
在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及不重视。在传统教学的过年中,对于德育的教育常常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开展,并将德育教育的内涵局限在较小的范围,使得學生难以在生活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应用。同时在部分学校的观念中,对于学生的品格培养常常需要以监管的方式开展,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自尊心难以有效建立,并且无法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还有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将体育教学定性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外在培养,并为涉及学生品格成长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定位阻碍了教师在课程中的发挥。
3 优化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使得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对体育教学重新定位并提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首先学校应当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做出必要的调整,新课改中主要体现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承载其他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新课改要求中重要的教学目标。其次体育课程不应当成为学生的游戏时间,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使学生的某项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将体育课程的教学属性进行有效的发挥。
3.2 科学规划教学方式
我国的体育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不够合理,这一问题的出现使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同时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可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具体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并通过身体的差异与学生当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可将身体素质较为优秀的同学编为一组,对其进行相对专业的体育指导,使其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身体条件一般的同学可组织其开展趣味性活动,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提升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再有对于少部分身体条件欠佳或生病的同学教师可给予其一定自由空间,使这部分学生通过自我调整逐渐恢复健康。
3.3 增强对学生品格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不存在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品格修养的理论。但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是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措施。这一教育观念认为,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对困难的不断克服使学生变的更为坚强。同时在一些团体运动项目中,其运行机制有效地反映了社会活动中的合作分工,在团体体育项目中,参与的学生可被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领袖型、积极分子、跟从者、接受帮助者,学生在参与团体运动的过程中,可自行寻找自身定位并学会在团体中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自身技能的提高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并帮助其他同学。再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帮助学生拓展交际空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
3.4 拓展体育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中,体育教学被局限在狭小的学校操场中展开,这样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对于社会与自然的认知。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在先进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组织相关的校外体育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理解自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举办爬山比赛,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风情。再有学校可与当地的体育俱乐部开展合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体育当中,通过俱乐部专业的运作与体育明星的带动作用,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这样的合作也会促进俱乐部的梯队建设,使俱乐部从中获益。还有,学校可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会使家庭情感得到提升。
4 结语
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使得学生难以从中获益。其次是教学内容混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扩展。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视,在这一要求下,学校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体育教学制定合理目标,并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得以提升并且品格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林少琴.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若干现象分析[J].体育学刊,2013,20(04):87-89.
[2] 刘爱霞.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04):47-49.
[3] 徐大成.新课改后体育教学中热点问题的阐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02):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