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论法训练环境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2018-05-14李凤华南相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辩论环境

李凤华 南相莉

[摘           要]  环境科学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环境问题不仅需要传统意义的科学原理解释,它还涉及经济影响、社会关注与政府决策等多个方面。从自然科学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法,不一定会得到经济分析、政治决策的支持。因此,环境问题多伴随着环境争议。未来的环境人才需要能够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学会妥协,寻找双赢的解决路径。在环境学课堂上采用辯论教学法,通过微社会争议场景的建立与论辩演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还可以扩展学生全球视野,为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关    键   词]  环境学;辩论教学;批判性思维;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84-02

当代中国开放、自由的传播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年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文化与交往需要,不断更新的阅读方式也催生了青年大学生思维的碎片化[1]。大量的信息快餐使青年大学生不再耐烦“冗长”的分析,在认识与处理问题上全局意识匮乏,思维会变得浮躁和肤浅,情绪也很容易受到言语的煽动而激愤起来。2017年,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59.6%的受访者坦承对争议性事件的认知受自媒体影响较大[2]。

目前,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均面临着无法解决的复杂社会和政治问题,如深层次问题的环境破坏、人口过剩、资源递减、全球竞争等。“环境保护”并不是一直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绝大部分环境问题必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辩论,才能达成全球的共识。环境保护先驱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陈述了杀虫剂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在出版初期受到农药制造商的诋毁。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大气变暖已成为全球共识,但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企图发展石油、煤炭等工业以恢复美国经济,严重削弱了全球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对于同一环境的关注,往往存在多种立场,持对立观点的发声者多是在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有影响力的人物[3]。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批判性地评价媒体报道与权威言论,对于当代年轻人显得尤为重要。

一、辩论训练批判性思维

由于较强的专业性背景,我国理工科人才以线性化的研究范式与问题处理方式为主,面对全局性考虑与解决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时,理工科学生显得无所适从[4]。而环境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科学。环境系统属于复杂性系统,它是开放的,受外界影响,具有非线性性质。面对环境问题与争议,学生需要学会突破单一的因果关系,坦然面对社会变化,容忍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关心学生对当代重大问题的认识,而学生只存在肤浅的知识。辩论为大学生有效参与民主社会提供了准备,并提供了应用理论论证论点的一个理想机会。在辩论过程中,不仅可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熟练使用,也有机会调查和分析当代重要的问题,查找形成辩论命题依据的相关文献。在激烈辩论时,学生还能学会很快聚焦、关注、倾听他们对手的言论,记录他们的论点,寻找对手措辞的局限性。批判性聆听能力被广泛认为是受教育者的一个重要属性。

二、辩论课堂设计

当今全球有关环境争议的案例不计其数,通过与学生一起解读并演习环境辩论案例,学生可深切体会到现实世界与当今问题涉及的复杂性,并能多视觉、多角度地分析环境问题,自觉地使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培养怀疑与独立的精神,把握处理问题的准确性与相关性。

以下将以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环境争议“An Inconvenient Truth Brings Climate Change Mainstream”(不可忽视的真相使气候变化成为主流)为例[5],在《环境学》英语教学中设计英语辩论课堂。

首先,按辩论赛制,将部分自愿学生分为正反方两个小组,每组四人,班级其余学生作为听众与裁判,参与提问。答辩之前,为学生陈列辩题的基本信息及部分相关资料,如:

辩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否属实?

发生时间段:1990到现在。

正方:环保主义者,大气科学家。

反方:能源公司,现今许多政治家。

其他利益相关者:世界公众。

涉及的一般环境问题:气候、能源、污染。

正方相关视频:《An Inconvenient Truth》。

反方相关视频:《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如果想知道那些政客、新闻媒体、对方辩手怎样对我们的思维进行操纵,就需要走进他们的观点,了解他们的思维陷阱,甚至要比他们思考得更深入。我们必须对信息来源保持警惕,同时对自身经验的解释保持分析与批判的态度。英国学者苏珊·斯宾塞认为:“逻辑性的思考就是围绕思维中的最初目标,进行相关性的思考,有效的思考都是指向一定目标的。”思维背后的深层意义多数是隐晦、不为人知的,因而将个体的目标与需求提升到有意识认知的层面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部分[6]。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了解辩论是对知识的整合。在讨论命题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时,辩手必须至少熟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气候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地球化学等相关知识。他们会通过独立研究或向相关领域老师学习这些学科的原理和细节,对视频中政治学、经济学、气候学等不同角度的异议,可从对应的学科原理上寻找正确答案,查验信息数据与论点的可靠性。对许多学生来说,辩论是他们的第一次,也是他们在跨学科研究中最密集和最有价值的经验。

最后,使學生快速识别谬误,学会赢得辩论的各种技巧[7]。如果学生在辩论激烈阶段也能清楚发现伪造的良好推理,那么他们就能抵御这些伪造推理的影响。当学生对谬误产生免疫的时候,他们会抓住关键问题,刺破对手精心设计的套路,管理自己的思维与情绪,组建形成独立的自我。

辩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动态和充满活力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表达和倾听,能够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学习,实现有效的演讲写作和陈述,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促成非暴力冲突的解决方案,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微社区。

辩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密切教学与经验学习的关系,为消除教育工作者所担心的非教学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种替代教程。它帮助学生认清客观世界,为个性化教育、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三、结论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涉及领域的复杂化,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环境工作者摒弃个人情感与偏见,准确地使用科学概念解释环境争议,努力获取最为全面的观点。在《环境学》英语教学课堂上,采用主题辩论的形式,学生基于问题进行研究和调查,学会使用数据库,组织和分析数据,评估信息、结论的质量,了解如何推理,识别和批判不同的推理方法,理解决策的逻辑,培养用文字和语言清晰地传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做到求同存异,发展多元文化的敏感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秀峰,李辉.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年大学生碎片化思维及其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241):88-90.

[2]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认知争议性事件59.6%受访者坦承受自媒体影响大[EB/OL].[2017-06-06].http://zqb.cyol.com/html/2017-06/06/nw.D110000zgqnb_20170606_1-07.htm.

[3]Easton T A. Taking Sides:Clashing View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15thed[M]. 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13.

[4]刘叶,邹晓东.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代转向与重构:非线性思维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32-137.

[5]Brian C. Black,Donna L. Lybecker. Great Debates in 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M]. Greenwood,2008,2.

[6]Paul R,Elder L. 批判性思维工具(第3版)[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Richard Paul.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识别逻辑谬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Practice of Critical Thinking by Train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with Debate-oriented Method

LI Feng-hua,NAN Xiang-li

Abstract:Environmental science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and its effect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t only need traditional scientific explanation, but also involve economic influence, social concern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 solution 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may not be supportable from a political or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us, environmental issues often are accompanied by environmental disputes, which require future qualified environmental talents can critically analyze, learn to compromise, and seek for win-win solutions. Debating practice in the clas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but als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provide sustainable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via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hearsal of micro social debate scenes.

Keywords:environmental science;debate-oriented method;critical thinking;environmental concern

猜你喜欢

批判性辩论环境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环境清洁工
同影子辩论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