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环境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系统架构及应用

2018-05-14周智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架构学习者空间

周智愚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波及各个行业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教师教的要求和学生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也让部分条件有了实现的可能。智慧教育实现的前提是智慧环境的架构,智慧教育的有效建设和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慧教育环境的可实现性。详细论述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来促进智慧教育环境的架构方式以及智慧教育环境的应用方式。

[关 键 词] 智慧教育;教育环境;信息技术;融合架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97-01

一、智慧教育环境的特征分析

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智慧教育环境不同于传统生态环境,教师不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学习行为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智慧环境是把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环境、智慧管理环境连接起来的物质场[1]。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环境不应只在学校开展,而应在整个学习者当中服务于学习共同体的智能空间和技术支持,智慧教育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无缝连接教学。智慧教育环境要能在任何时间、地点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及对教育者的教育资源和手段的支持,即所谓的泛在化。泛在教育环境是一个立体的连接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运转系统,实现现实和网络空间的结合,可以让学习者获得多维度的教育资源。

2.自然交互性和深度参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育不仅是教师的口述和学生的记录,学生可以在不同终端用不同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在智慧教育环境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利用多种网络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探讨。

二、智慧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功能架构

1.构成要素。智慧教育环境由各个构成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连接起来,通过对传统教育环境的改造,让学习者有更个性的学习环境。智慧教育者和学习者是智慧教育的主体,以教育共同体为中心[2],以活动空间以及智慧工具为主体提供智慧服务。

2.功能架构。智慧教育环境功能架构分为学习空间和教学空间,学习空间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和要求的需要:(1)学习空间。在学习空间里,学习者可以创造持久、迭代的学习记录和体验[3],可以得到精准的指导和教学。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记录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动态、学习效果,并能有一个有效合理的学习评估,形成及时的学习评价。(2)教学空间。教学空间是属于教学者的教学环境,可以为教学者提供教学设计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辅助手段,生成属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空间可以同时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学习,可以促进教学者之间经验分享和相互进步,也可以针对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三、智慧教育环境在素质教育课堂的应用

1.改进知识传授体系,重塑教学手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以爆棚的速度增长和更新,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学生知识的需求。在智慧教育环境体系中,教师不再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要实施者,而是一个引路者。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分析精确地了解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做到精准教育。

2.提供生态化、创新性的学习资源。智慧教育环境让学生的知识来源告别了只有简单的书本和教师传授,智慧教育空間中的拓展个性化学习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产生激发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动力。可以让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并且能有效结合线上的虚拟环境和线下的真实情景进行学习,获得更高效率的学习体验。

3.改变教学评价机制,多方发展学生。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大多以分数作为标准,这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智慧教育环境可以从线上线下、兴趣课程、泛在学习成果等方面多元化立体评价学生,让学生不再只关注卷面的成绩,可以腾出时间发展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4.打破传统课堂禁锢,创新课堂形式。智慧教育环境下衍生了各种新型课堂方式,比如,慕课、微课、私播课、翻转课堂,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不同的阶段,在课前利用线上虚拟环境进行本节课重难点的预习和学习,课中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讨论,课后回归线上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模块化的课堂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形式,让学生获得多种学习体验。

四、结语

传统教育已经在逐步向智能化、交互化的智慧教育迈进,智慧教育环境的建构是整个智慧教育的根基。只有根基打牢了,才能在信息化时代满足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满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发展目标。整个环境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平衡教学者、信息管理者和学习者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适应未来大规模教育服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廖开明,魏君.智慧教育环境模型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5).

[2]赵秋锦,杨现民,王帆.智慧教育环境的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0).

[3]刘俊.智慧教育环境及其实现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323).

猜你喜欢

架构学习者空间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
三层架构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