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视域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
2018-05-14何冲
何冲
[摘 要]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领导者,课程领导力是其核心领导范畴。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的实践研究,从《义务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视角对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作了梳理,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注与思考。
[关 键 词] 校长;课程领导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08-02
2013年2月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简称“专业标准”)。校长能否基于《专业标准》,结合对学校教育现实问题的准确把握,切实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有效载体,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衡量校长课程领导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干部培训中心和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课程室进行合作,针对朝阳区校长进行了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专题培训。
一、基于“研训一体”的训前调研
为深入了解朝阳区校长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能力,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开展了“研训一体”的培训调研,这为我们课程领导力的培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一)课程领导理念滞后
近些年北京市教委利用中高考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型。中考命题从题型的标准化、单一化向“宽”和“活”的方向转变,选择性、开放性成为未来中、高考的特点,也成为未来人才选拔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就要求校长的课程理念伴随着考试改革而发生转变。然而,有的校长课程意识不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原有的教学优势和资源储备不断受到挑战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依旧按照原有的课程设计实施课程管理,造成校长课程领导理念滞后。有的校长课程领导知识缺乏,对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把握不清,在干部教师的课程素养提升方面缺少作为。
(二)课程研发能力欠缺
调查发现,课程研发能力不足是校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研发中“研”的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在:部分校长前期没有做好课程规划导致课程研发不系统,缺少规范性;部分校长没有做好校情、学情和师情的准确定位导致课程研发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缺少有效性;部分校长缺少必要的“课程观”,导致课程研发中缺少对课程内在结构关系的准确把握,导致课程研发缺少科学性。另一方面,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部分学校的校长缺乏对课程资源的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的选择、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有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课程管理与评价能力不足
健全的课程管理机制、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是促进学校课程变革的重要支撑,更是在课程变革实践中践行育人为本的重要保障。从当前情况来看,课程管理与评价能力不足是校长课程领导力需要提升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对我区校长关于“课程管理方面与评价方面最需要获得的帮助”的主观调研中,校长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管理的系统架构”“课程管理的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体系”“学校学科课程群构建”“以生为本的学习评价模式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与课堂生成性评价”等方面。这些问题比较突出地反映出校长在对课程理念的深层理解以及关于课程的多元评价方面还有许多困惑需要解决。
二、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设计理念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为了帮助校长深入理解课改背景,反思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找到学校持续发展的生长点,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基于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求
2014年以来,北京市在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整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一个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的环环相扣的改革链条。这一改革链条直接带动教育供给侧改革,教育要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选择,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减少对学生的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強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基于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课程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个性,因此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课程改革。由于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课程进行的,而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也是通过课程实施的,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不断推进学校改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只有在课程规划、开发、设计与实施上把握办学目标、尊重教育规律,体现育人价值才能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
(三)基于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
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头人,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决定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效,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够规范化、高质量、有特色地持续发展。当前一些校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课程素养偏低,缺少课程改造和研发的能力;一些校长旧有的课程管理思想根深蒂固,面对变革不能积极应对;一些校长理论基础薄弱,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未知领域,囿于现有的课程领导水平而无法超越。“基于自身对课程教学专业的思考,结合自身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和学校现实问题的认知”,校长需要用研究的视角深入推进课改,真正承担课改的领导责任,进一步提升领导课改的能力。因此校长从课程管理要走向课程领导,从行政权威要走向专业权威,这是校长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内容设置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从课程顶层设计能力的构建、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的发展以及课程管理与评价能力的提升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将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是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模块,具体包括四部分内容,全部为校长必修内容: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制定;学校课程结构的整体性设计与学生个性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校课程建构;从教育哲学视角看学校课程。此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针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关于校长领导课程教学的职责要求,引导校长去思考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怎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等本质问题,目标指向是校长课程理念的更新。
第二模块是学校课程实施模块,具体包括五部分内容,校长可以五选三进行选修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学科课程建设、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自主排课的学科课程群构建和实践、学校衔接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此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校长课程素养欠缺,课程研发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给予校长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目标指向是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模块是课程管理与评价模块,具体包括六部分内容,校长可以六选三进行选修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学校层面课程管理机制建设、学校课程方案及建设水平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评价模式构建、评价与课程的互促互动、学校增值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外课程及课堂教学评价比较研究。此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校长训前调研所反映出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方面的突出问题与困惑,目标指向是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
第四模块是课改前沿模块,具体包括六部分内容,校长可以六选三进行选修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学变革与创新研究、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跨学科课程研发与实践、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的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渗透与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的融合、生涯课程规划与实践。此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新的课改背景下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目标指向是提升校长的课程创新意识。
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培训创新
(一)资源配置前置
本次培训无论是学术资源还是专家资源全部前置。一方面让学员可以在培训前期对课程领导力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政策的把握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员提前自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带着解决不了的困惑参加培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资源选择。我们首先邀请在课程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课程室的专家编写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入门级学习手册。手册内容涵盖一些基础性问题,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领导力,什么是课程结构,以及重要的课程资源链接等,同时又为校长挑选了一些课程领域的优质书目和精选好文章进行推介。
(二)课程实施动态调整
课程领导力培训的过程是动态的,这个动态调控的动力来自于学习者的感受与反馈。四大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实行选课走班,选修与必修结合。每位学员可以在选修模块课程中任选3门课程进行学习。每门课程选课人数在20人及以上为专题讲座学习方式,20人以下将以课程资源推送的形式安排学员自行学习。针对学员选课不多的课程,培訓部门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调研,了解学员需求,再针对课程内容及讲座专家进行动态调整,体现培训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给予学员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三)区域性优质资源引介
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区域特点和学员特点有目的地分享本区内的优质资源,让我们的培训更接地气。有的校长前期关于课程专著读得比较多,在梳理学校课程上很有经验,在国家级媒体以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课程建设研究文章;有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建设实施获得过国家级和市级奖励;有的学校召开过全国或北京市的课改现场会,作为先进单位代表做过交流。这些课程做得不错的学校的校长都可以申报学员导师。为此我们特别制定了《朝阳区校长课程领导力学员导师聘任标准》,让学员作为导师组织班级成员到自己所在的学校实地考察,也可以定期组织课程改革与学校课程规划交流论坛,或者在区域范围内召开本校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相关内容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员即资源”的优势,开发并推广朝阳区课程建设优质校的做法和经验,让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真正参与到培训中来。
参考文献:
李刚.校长成为教学领导者:美国浪潮及其中国意义[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