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出纳工作创新
2018-05-14张萍
张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出纳工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众多挑战,亟待优化创新以应对时代对高校出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不仅需要业者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也需要出纳工作人员从资金预算、统筹支付和制度配套等全方位改善操作模式。如此,高校出纳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新制度下的全面升级。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出纳工作出现的问题
(一)不确定因素大量出现影响正常操作
在未执行新的制度之前,从国库划拨资金到高校的银行帐户之间还存在着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即省财政厅科教文处和市教育局财务处,之后即可由高校自主支配财政资金。但转为国库单一帐户后,财政经费直接拨付到高校帐户,高校则需上报月度用款计划,待批复同意后方能执行。
于是,这就给出纳工作造成了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收取学生住宿费用这一项上,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都是统一预收,待学生报到或军训结束后再行安排。因此这其中就存在多退少补的经费开支问题。国库单一帐户制度下,包括住宿费在内的经费早已上交国库,一旦出现需要退返多收的住宿费用时,学校预算中又无法提前申报这笔开支,就必然造成资金缺口,给出纳工作造成不便。
(二)工作量明显增加产生人员缺口矛盾
在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按照规定,高校出纳人员需要逢资金支付就要登陆网上帐号录入并复核后提交审批中心,这一操作最少需要安排两人方能满足最基本的操作。如此一来,原本就已身兼数职的出纳(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便显著增加,这就使本就捉襟见肘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口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出纳工作创新策略
(一)强化预算管理
由于改用国库单一帐户,对资金支付等使用的精细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出纳和所有财务管理人员全面转变工作思路,改变过去相对自由的资金使用状态下已形成的惯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强化预算管理最大程度减少資金支付中的不确定因素。
比如,要在原有的资金预算基础上不断精细化,要改变过去只将预算细分到大类上的局限,而是全面精细化到类、款、项,使预算资金与实际使用之间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高校出纳工作要尽全力实现资金支付预算额度与指标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各类、款、项的资金支付额度都能尽量与预算计划额度间相互吻合,最大限度减少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又如,应全面参考以往年度资金支付使用的具体情况和变化问题,全盘考虑预算与现实支付间可能存在的出入额度。之后,就要使预算计划更具前瞻性、预见性,从而使预算计划更为科学、合理、贴合现实、有备无患。
(二)统筹资金支付
严格遵循《现金管理条例》等资金支付管理规章条例,结合高校历年的资金支付历史和现实的客观需要,不断健全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统筹支付机制。出纳要保持与所有具有资金使用要求的部门的交流沟通,及时、全面、充分地了解这些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额度、时限、性质等情况。而对已有使用项目的部门,则要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按时按量、专款专用。
(三)完善配套措施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现实要求下,高校出纳工作也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优化业务操作思想和技能。而这离不开对相应措施的配套完善。
比如为了提高出纳业务的品质和效率,高校需要及时添置有关设施设备,以专线形式加强和国库单一帐户管理中心的密切联系。要保持与管理中心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既要使高校的资金信息上报准确及时,又能不断提高管理中心反馈批复的效率,从而不断压缩信息往返的中间环节时间损耗,以使出纳工作审核量不断减少,由此提高业务操作的品质和效率。
又如,为了促使高校出纳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宏观背景下更加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不可或缺。高校既可以外聘相关专家对出纳人员开展专项教学,又可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采取短期委培等形式提高出纳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传统财政资金使用相对陈旧模式的优化创新,具有多种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又给高校出纳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出纳正常的业务操作。因此,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出纳工作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转变落后的工作思想,通过强化预算管理、统筹资金支付和完善配套措施等多种创新手段修正缺陷、弥补不足。这不仅是高校出纳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提高业务品质和效率的核心举措,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作者单位为湖南城市学院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