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高校出纳工作新问题和解决措施
2018-05-14高焱
高焱
在互联网技术未曾全面普及之前,高校出纳工作涉及的均是与实物相关的现金保管、收入、支付、银行结算、支票保管等业务。其工作重心就是遵循财务管理的“分离”原则保护资金安全,确保帐、实、物的吻合。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持续深入应用,包括网银、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在内的众多新型线上支付形式越来越超越传统出纳业务范畴,也给高校出纳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挑战。
一、基于互联网高校出纳工作新问题
(一)传统操作模式低质低效的问题
对一些高校的出纳作业来说,虽然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到社会各行业,然而依然存在部分高校出纳工作原地踏步,固执于传统模式的情况。于是,当高校各项管理事务日渐纷繁复杂之际,传统的出纳工作模式便与之越来越不相适应,甚至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瓶颈之一。尤其是当外部服务对象或合作单位等已经开始广泛采取网络化资金支付的时候,高校出纳依然坚持人工作业,无论资金收入还是支付亦或是结算等便逐渐和对方拉开差距,形成了事实上的低质低效问题。
(二)在结算成效性和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另一些与新技术、新思想结合更为紧密的高校中,面对互联网平台化的财务活动,出纳也会面临诸如结算成效性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比如,平台化的资金收支固然能够极大地减轻出纳人员的工作总量,却也存在诸如付款方在一定时限内撤销付款的现象,或者是款项到帐但结算未成等问题。这就给高校出纳资金结算的成效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又如,传统的出纳工作中,出纳人员要格外留意各类实物的管理,包括票据内容与合同书内容的吻合,以及保管好财务印章、支票等票据。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资金收支不再以实物方式进行,这虽然能够给出纳工作提供极大的便捷度,却也给黑客入侵、木马盗号等留下了操作可能。因此网络安全就成为出纳工作的又一重心。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出纳工作应对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内控机制
无论是在传统模式还是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出纳工作都离不开卓有成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而随着网络化操作日渐普及,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内控机制更显得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比如,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现代化。尤其是应当利用平台化管理具有的信息实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功能,使传统内控管理相对漫长的周期被压缩到以天计,甚至以小时计,从而能够实现内部审核的跟踪式监督。又如,要建立专人专岗、专机专用的管控机制,不得在出纳的机器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程序和软件。再如,要设置双权限管理机制,即设备登陆和财务软件操作权限分开管理、分别设置等。
(二)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意识与能力
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出納工作已经和网络化、平台化不可分割,这要求出纳人员在日常出纳业务基础上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出纳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自己所使用的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技术,高校则需为出纳人员的网络终端设置加固的防火墙系统,并应视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并做好包括网络补丁在内的各项防护工作。
又如,出纳在进行线上收支时,应尽量选择U盾与相应的密钥,并进入与之对应的官网下载安全控件。同时需要密切和开户行的联系与沟通,不断完善资金支付授权机制,不断降低资金收支风险等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
基于互联网的资金收支活动是一类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为。高校出纳工作选择网络化、平台化的资金支付与管理离不开一支专业化、技能型的出纳人才队伍。因此,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出纳人员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不容忽略。
高校应定期组织与网络支付有关的专家学者讲座或讨论,帮助出纳人员从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双方全面提升;若有条件,还可以轮流组织出纳人员进入专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或者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更加成熟的同行中参观学习等。
三、结语
互联网大环境中,基于平台化的支付方式持续推陈出新且应用规模爆发式扩展,这充分说明非传统线上支付方式非常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高校出纳工作因之而面临各种新问题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故,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出纳工作需要尽快转变观念、创新形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的变化要求。同时,也要从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网络风险防范及持续的教育培训等各环节全面推动高校出纳工作对互联网环境的适应性。这既是出纳岗位与时俱进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电算化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为湖南城市学院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