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及对通货膨胀影响

2018-05-14李方赟

今日财富 2018年19期
关键词:流动性现象货币

李方赟

在经济金融学领域,凯恩斯首次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这一概念,之后这个概念便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十分广泛的关注。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很多资源一方面日益减少,另一方面也存在资源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也成为了我国目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都会面临这一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性是指整个宏观经济上的流动性,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在一整个货币体系中被投入了多少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投放的货币过多,货币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这会直接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不良经济现象。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国家会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免造成资金周转过度而产生一系列经济问题。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

(一)我国汇率及外汇管理体制的落后

从表面上看,货币与汇率问题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汇率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相对滞后,没有及时的与国际挂钩,汇率水平与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就会导致内外经济发展也会逐渐不平衡。实际上,导致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还有很多,不仅有国内原因,还有国际原因。发达国家大都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货币的管理宽松会直接导致流动性过剩,这也会进一步引起国际上存在大量的热钱,而我国的汇率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相对较低,这就会造成在中国国内有大量套现的机会。我国外汇的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全球流动性过剩间接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也过剩,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国内。如果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很严格,没有套现空间或套现空间较小,外国虽然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我国,但水平会较低。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过低的预估了汇率水平而导致国内套现机会多是导致国际上的流动性资金进入我国的主要因素。因此,即使在国际范围内没有流动性过剩现象或这种现象较少,如果我国有大量的套利机会,国内还是必然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二)高储蓄率,高出口的导向模式

我国很多中年龄段的人口在投资理财上还是会首选银行,觉得钱放到银行十分划算,十分安全。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不利于刺激消费,不能拉动经济增长。我国目前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的资金来源不乏有银行的支持。国家也在大力鼓励人民群众实行高储蓄,低消费的策略,这种利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会在短时期内促进公共工程和许多中小企业的产生于发展。但时间一长,它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国家通过降低成本和以廉价的资源环境人力物力为代价大力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这就会导致我国经济外部压力过大,内部的高储蓄率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我国经济面临双重压力,内外失衡,也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三)银行,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够

我国在虚拟经济的冲击下,大力实行银行改革,很多银行放低了贷款基准利率,这就会导致民间的流动资本过多。金融的创新力度也不够,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已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应该及时作出相应的改革。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区域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人均收入水平非常高,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每天市场上的资金流动量非常大。但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这些地区的货币流动性较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二、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经济现象,主要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不同的经济学者对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评价,但总的来说,它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逐渐膨胀,货币出现贬值。第二就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也会随着物价而持续普遍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与其他的经济现象不同的是它是持续的,普遍的。所以通货膨胀远远不止商品物价上涨,還会间接带来信用膨胀等。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量过多,信用膨胀,物价上涨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一项发生必然会导致另外两者也相继发生。

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常情况下,预期的货币与实际的物价水平是应该相对应的。但流动性过剩现象发生时,市场上的货币量增多,但是国家预期的货币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此时物价水平没有明显的上涨。但是实际上市场上的货币量已经超过了实际所需求的货币量,物价水平是可能在未来发生持续不断的上涨的,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中间在时间上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的。其实如果此时的中央银行能够及时的控制货币发行量,并使发行量回到预期中的货币量,就会降低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反之,如果国家不作为,就很有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商品供给不足,有可能是货币供给过多,世界经济环境对物价也有影响。但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则主要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我国从流动性过剩到通货膨胀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这其中有一条线引导着经济的过度发展。我国实行的高储蓄,低消费政策导致银行有大量的滞留资金;国际收支的顺差也在持续不断地扩大,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却在不断地增长。国家对人民币的币值估计的非常乐观,这就使国际上的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基础货币快速增加,流动性过剩现象日益严重。而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的很多经济领域都有十分严重的影响。房地产业中房屋价格被越炒越高,股票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流动性还迅速的进入虚拟经济市场,很多资产的价格被过高的估计,泡沫经济现象严重,这也直接的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中的资金充足,但是我国存贷款的差额也在不断扩大,银行发放贷款过多,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日益加重,社会需求随之增长,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具有明显的特征的,它最先影响的是房地产,股票等行业,然后才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他相关的产业。最后才会影响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这中间也是有一个相对经济发展来说比较漫长的过程的。但是一旦像食品这些行业都被普遍影响,那么通货膨胀的现象就是十分严重了,国家必须要马上采取措施。

三、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治理对策

流动性过剩会带来通货膨胀问题,而通货膨胀是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所以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国家一定要积极地,及时的实行相应的对策。

(一)对农村发展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要面临并且将长期面临的问题,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在我们党和国家几十年的努力之下,我国目前农业和农村都发展良好,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农村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像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目前需要为农村做的,就是要积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使农产品能达到供求平衡,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还要实行以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计划,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人民的基本权益,使农民能够真正的增产增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供求平衡,减少供求失衡现象。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我国实行了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市场管理体制相对落后,这就使很多不法分子纷纷出现,我国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假冒偽劣产品。虽然我国有很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但是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很多时候他们的权益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实现或保护。我国市场上很多假冒伪劣的食品,日用品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极应对这些事情。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我国商品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消费者对市场重新树立信心是十分重要的,让消费者能够安全大胆的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改善信贷投向结构

国家要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护好债权人的利益,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中国庞大的储蓄得到消化。还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积极的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控制好流动性,使商业银行的运作环境得到优化扩大。通过改善信贷的投向结构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流动性过剩现象。

我国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虽然严重,但通过一定的措施还是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的,只要逐渐加强供求平衡,政府部门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市场监督。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保障好全民的利益,让全体人民都对市场树立信心,这样就可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部)

猜你喜欢

流动性现象货币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第四章光现象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