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2018-05-14罗丽华李长春许捷胡波涌董竞袁丽卢良艳

今日财富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协同辅导员

罗丽华 李长春 许捷 胡波涌 董竞 袁丽 卢良艳

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行全过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四个子系统,本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个子系统成功运行的思路和举措。在目前的实践过程中,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出现了“各说各话,各做各事”、“两张皮”的现象,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建构专任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协同育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概述

所谓“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是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觉主动承担育人责任,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充分挖掘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各类岗位工作的育人功能,互相配合,交叉合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及其学习态度、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引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和格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指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三类人员(《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教思政[2012]2号))。

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协同育人现状及成因

通过对湖南省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访谈,发现目前高校全员育人的格局并未形成。如:思想政治专任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就存在各自为政、互相脱节、貌合神离的割裂现象,专业教师被完全排除在外,不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以上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制机制不健全。育人的体制机制是系统成功运行的保障。各高职院校党委开始重视“三全育人”的理念及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没有制定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实施。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形同虚设。目前在很多学校,专任教师只由教务处考核,辅导员只由学生处考评;专任教师考核侧重于科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条款内容空泛,无法量化。因此,有些专任教师不屑于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育人力量分散,育人资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大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育人平台不完善。育人平台是系统成功运行的基石。目前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育人平台主要限于课堂教学,辅导员的工作平台多依托于班会、QQ群和微信群,缺少常态的全员参与的育人平台(包含专任教师、党政团干部、辅导员及学院其它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平台工作方式比较单一,效果有限,要想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育人主体不积极。育人主体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但目前专业教师和想政治工作者都下意识地认为专任教师的职责是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专职人员的职责。由此导致,教书与育人两张皮,人为割裂。有些专业教师只重专业素养培育,不管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上课时不管纪律,见到学生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放任自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逃避参加学生课外活动,认为是浪费时间,是额外的负担。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偏颇,有些轻视或者抵触情绪。同时,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存有偏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懂专业理论,一起交流没有价值和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经常陷入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容易产生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感,真正静心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也不多。他们对专任教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的总体印象是不负责任,因此,对课堂教学的配合也不热情。他们认为学生课堂上听不听课,是专任教师的魅力和能力的体现,辅导员只管学生考勤,把学生赶到教室即算大功造成了。双方的认同感缺失,主动交流的意愿不强,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互相推诿和不作为现象。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協同育人的可行性、必要性

1.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提出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现实、需要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1)管理协同理论:就是运用协同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基于管理对象的协同规律进行管理的一种理论体系。(2)系统工程的方法理论:是指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等,把研究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着重从整体上解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从而把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目的是实现系统的最优化。基于协同管理和系统工程的工作方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是可行的。

2.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政策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曾多次发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强调,如:(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2)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2017年8月31日第32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43号)也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高等学校要鼓励新入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 这些规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全员育人的高度重视,为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现实依据。(1)两支队伍的教育根本目標一致,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沟通交流、融和发展的基础。(2)对学生来说,95后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淡薄,心理问题多,价值观多元化,单一的教学和管理方式难以生效,需要使用亲和力强、艺术性强的方法,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寓于一定的环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实现优势互补。(3)对辅导员而言,专业化、专家化是新时期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最基本的职责,拥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一定的学科知识是必要的。常态化下的与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老师的交流制度,可以获得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提升,从而改变辅导员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实务而理论相对薄弱的状况,拓展工作思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涌现更多的专家辅导员。(4)对专业教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第一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专任教师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信息掌握有限,尤其是大班课,老师可能连学生名字都叫不出几个。但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与学生交往频率高,对学生的情况掌握相对全面。通过与辅导员互通信息,更多了解学生(尤其是表现出严重问题的学生)的性格、心理状况、身体健康、学业水平、家庭情况、思想状态等,以便选择更合适的内容、采取更恰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融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教学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学生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强化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

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探索

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已引起教育战线的高度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没有系统化,没有深入。本人结合所在单位开展的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力图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以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协同育人常态运行。(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副院长、学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各院系负责人与分管学生实训、学生管理的副处长(或副书记)、财务处处长、后勤负责人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本人所在单位正在试行院党委、系院、一线员工(主要指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三级联动模式。三级联动模式,大家都直接服从院党委统一领导,消除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壁垒,打破了条线之间难以协同的僵局,促使协同育人常态运行。(2)研制实施方案。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导与推动的作用,高职院校院党委要把思想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认真制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具体方案,细化工作举措,统筹推进课程、实践、文化、学团工作、网络、资助等工作,切实推动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3)建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与法律、国家制度、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如: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的年终考核的考评机制,与绩效津贴、职称晋升挂钩的激励机制,将经费纳入学院预算,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有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者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2.搭建多元平台,提高协同育人工作实效。(1)搭建工作会议平台。定期召开建立主要由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的联席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推进“存在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之后的效果”的讨论模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2)构建科研交叉平台。通过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融合专业教师的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和辅导员实践、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增强沟通与理解,突破个人局限,实现思想政治效果最优化。(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依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及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本人所在部门2014年建立“保险职业学院金融系心灵氧吧”特色成长辅导室,辅导老师由系部党政人员、专兼职辅导员、专任教师、朋辈互助员组成等,根据成员的学科背景和个人特长,对学生实行分类辅导,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该平台申报了省级课题,目前已经结项通过。2018年,针对挂科现象严重的系部学生,开设了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班(实为学业预警班),由系部党政人员、辅导员、专任教师担任辅导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辅导、团体辅导、app(如蓝墨云班级)等途径,采用教育、指导、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学业辅导,目前已初见成效。

3.加快队伍融合,充实协同育人的发展力量。(1)思想引领。引领队伍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澄清少数专任老师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工作队伍。(2)岗位交流。通过让有相似学科背景的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互相兼职和岗位流动,加强对彼此岗位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辅导员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老师教学效果。(3)协同配合。学校党政干部和青年团干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专业教师负责思想政治补充教育、渗透教育。各角色之间互相信任、交叉合作,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科技创新、互联网各平台的功能,融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于一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作者单位为保险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罗丽华,(1972.5—),女,湖南溆浦,硕士,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6C27)。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协同辅导员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