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2018-05-14刘芮丞蒲林波唐韵
刘芮丞 蒲林波 唐韵
一、引言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十三五”期间的国家战略,绿色金融是当下银行业务开展的重要改革方向。“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是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指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饱经沧桑,更迭变换,半个多世纪的挣扎换来今日之繁荣。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势在必行。如今国民经济站在新的起点,十九大报告提及,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政策和资本双轮驱动,要不断地扩大能源绿色化過程中的资本需求。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但绿色金融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缺乏互动沟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绿色信贷的投入十分不足,而且绿色产品创新度不强。为解决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仍处于探索阶段等困境,政府着重关注环保问题,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这带来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全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银行在绿色项目的评估、筛选,资金投入或是基金的建立与管理,还有信息披露和风险防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模仿性和统一性,兴业、浦发及中国银行,走在绿色金融发展前沿,它们前瞻的绿色金融建设步伐、探索及大胆创新,为其他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借鉴。
二、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典例
(一) 各行自行制定发展政策
兴业银行是中国最先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2006年就中国公用事业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进行磋商,最终签署了合作协议,走出中国能效融资的第一步。2008年公开将全面实行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与世界并轨的“赤道银行”,10年的不懈发展,可谓稇载而归。另外,浦发如今也形成了覆盖低碳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体系,长期关注并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推出了大量绿色信贷产品。中国银行也在2010年5月,颁布了《支持节能减排信贷指引》,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注入绿色产业发展原始动力。
(二) 银行内部形成独立绿色管理体制
兴业银行2009年在北京成立可持续金融中心,并于2013年实现环境金融专营,2015年初,将绿色金融作为七大核心业务之一,在集团层面建立专项推动机制,实现从“绿色银行”到“绿色金融集团”的升级。除此之外,兴业银行总分行均已成立环境金融专业条线部分,在总行配有能效与环境专家,对分行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及专业支持。如天津分行设立绿色金融部,并成立专职绿色金融产品经理。绿色信贷在银行发放贷款中全行占比接近20%。
绿色金融的重要战略一方面是低碳金融,浦发银行创造机会,通过低碳金融专业经营,大量发行中长期债券,调整企业杠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把优化的效应传递到绿色信贷顶目中,企业与绿色项目协同发展。另外,浦发还坚持低碳金融产品自我创新,特别是金融机构建设方面,特有的五大绿色信贷板块、十大特色产品,让整个绿色机制良好运作,各个支行竞争不断,绿色业务蒸蒸日上。
(三)优化绿色信贷业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为了保证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的创新升级,兴业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全攻略”绿色专案。总行对分行提供了业务营销、资源配置、财务配置等政策导向支持。如兴业银行天津分行给予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绿色信贷支持其发展垃圾发电,体现其结合天津地区区域环境治理特色,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在绿色信贷业务效率方面,兴业银行建立了完善高效的总分行审批流程,总分行绿色审批通道,并在总分行均设立了绿色金融信审专员,保证绿色金融项目优先审批,并提供了转授权、价差返还、总行规模支持等多种丰富的信贷支持方式。
江西省婺源县五龙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品质优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在绿色信贷相关背景下,中国银行上饶市分行突破传统思维,最终决定为企业提供500万元的出口财园信贷通支持,专项用于解决企业出口业务订单的资金需求。这正是绿色金融突破传统思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体现,截至2016年末,中国银行绿色信贷的总额高达6523亿元。
(四) 绿色债券的积极发行
浦发银行被称作业界最会盈利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方面更是早早进军,几年内就创造了绿色金融领域多项首单。绿色信贷余额在2015年末达到了1717.85亿元,占对公贷款11.34%,2016年更是成功完成监管核准500亿额度金融债券,发债规模领跑全业,不仅行内绿色业务收获颇丰,而且惠及三百余家企业,使其转型升级。浦发银行领导层表示,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关乎绿色产业,更是关乎国计民生。夕阳产业的投资回报无法与可持续发展产业相比,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绿色金融,浦发,势在必行。
根据统计,中国银行是2012-2016年间承销绿色金融债券总额最多的中资银行。且在2016年7月5日,中国银行还成功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了总额共计30亿美元的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币种的绿色债券。这种债券也是至2016年为止国际市场上发行的规模最大且种类最多的信用类绿色债券。
三、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界未能形成统一行业标准,缺乏互动沟通
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同的产品在不同监管口径下的标准不统一,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了困惑,影响了标准的严谨性与权威性。这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从银行角度来讲,一旦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就容易滋生权力滥用或者不用的现象,影响真正需要绿色金融扶持企业的发展,必定会对绿色金融全面进程造成阻碍。
(二)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专业性人才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成立绿色金融项目部门或者执行小组,而绿色金融自身发展又需要过硬的技术,业务开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需要有相关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处理,比如进行风险管理。而且商业银行中缺乏相关专业人员,无法评估项目或企业的绿色投资回报比、定向制定发展计划,信贷资金最终仍大有可能划拨于传统经济领域,绿色发展无法提速。
(三)产品结构简单,对绿色信贷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一些银行的绿色业务却在社会责任层面原地踏步,绿色金融难以融入银行的关键业务。现阶段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企业,本身低碳环保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风险还高、收益也慢,可谓困难重重。商业银行如果降低准贷门槛,扩大资金投入,道德风险巨大,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在绿色领域的积极性。
四、发展建议
(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业内统一标准
十九大以来,绿色金融成为了我国现阶段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商业银行,应主动响应国家政策,做出相关导向方针,合理调整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建立绿色金融统一的行业衡量标准迫在眉睫。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取长补短,吸取经验,以统一的标准运作绿色金融市场。例如,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对于传统企业中设备升级的需要,可由几个银行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中心,建立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所扶持企业的企业档案,统一管理,统一评定。
(二)借助外部力量发展专业化运作部门
从兴业、浦发和中国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现阶段各个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成立一个符合自身以及企业需要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对行内接触到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定量分析、资金配比、风险评估等细化工作,尽可能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完善银行内专业化运作部门。同时给予相应企业发展建议,以满足企业需要的同时,保证银行自身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可与相关大学进行合作,由相关专业人才对项目或企业进行评估,测算项目的可行性,给出专业建议;可在大学设立相关站点,培养绿色金融专职项目开发、项目试点、项目执行人员,源源不断新鲜血液的注入,有利于银行内部关于绿色金融业务投资收益回报比最大化,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对于不同的企业,采用所谓“因地制宜”的方法,使得绿色金融业务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个性化。
(三)创新发展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
参考以上三家银行的发展经验,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完善绿色信贷业务的同时,另辟蹊径,往租赁、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扩展,甚至保险;其次,捕捉个人消费者市场热度,推出满足个人消费者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领域。目前除兴业银行针对个人消费者发行低碳信用卡外,其他银行仍未涉及该领域。而现如今,个人消费者在绿色金融领域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消费者来讲,个人绿色信贷的推出,有利于其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绿色企业的关注和相关绿色金融产品的销售。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以所在地区绿色金融业务特殊性为出发点的基础上,创新产品服务,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拉动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五、结束语
在国家政策和国际背景影响下,绿色金融将迎来发展春天,商业银行应响應十九大号召,不断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创新绿色产品、顺应时代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供给侧改革,为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作者单位为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