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班团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8-05-14邹美荃,林海翠
邹美荃,林海翠
[摘 要] 目前,班团一体化管理机制正在高校中逐步推行,同时,班团一体化问题日益突出,如宣传不到位、工作界限模糊、干部身兼多职工作压力大、机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班团一体化协同作用等,都对班团的实施提出了挑战。
[关 键 词] 高校;班团一体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240-01
2017年3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研究制定出《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高校要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该方案出台后,高校纷纷结合文件精神,开展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尝试。
一、班团一体化的概念
“一体化”是指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逐步在同一个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的机制。“班团一体化”是指团支部和班委会在统一的体系机制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统筹团支部、班委会职位设置,班级内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由班团协作开展,促进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团集体建设。高校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建立,打破了班团干部少交流合作的窘况,促进班团工作向协作互助的方向发展,使基层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高校班团一体化现存问题
在班团一体化提出后,不少高校开始探索该管理模式。高校在施行班团一体化改革时,多数采用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委和班委会一体运行、协同工作的组织设置模式。该管理机制仍处于实施初期,在落实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
(一)班团一体化推行宣传不到位,基层对一体化的认识不足
自班团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出后,各高校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文件支持新机制的推行。其中,2017年6月,重庆大学提出实施组织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班团一体化。随后,湖北工业大学印发相关通知,开始推行班团一体化管理體制。在这些高校中,班团一体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宣传,学校希望通过班团一体化改善当前班强团弱、班团工作割裂、班团工作机制不健全的班团管理问题。但是光学校层面的重视与宣传是不够的,只有基层班级正确领会、执行班团一体化管理机制,该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反观当下各高校实行班团一体化的情况,改革多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而基层除了自行研读文件内容,还缺少班团一体化内涵、作用和操作方法等指导。基层成员甚至班团干部对班团一体化的了解只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导致因认识不足而偏离“促进班团协同工作”的初衷。
(二)工作分配界线模糊,班团成员积极性不高
班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强调班团工作的协同运作,现实却存在分工界限不明确的弊端,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提高工作效能的本意。在传统的班团工作模式中,班干和团干各司其职,工作分配的原则清晰。但是,在班团一体化的推行过程中发现,不少基层班团干部对整合后的岗位认识不充分,不能对自身的职责、负责的工作进行准确界定。当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班团分权转向班团一体化后,不少基层成员无法适应,任务下发到基层时,会出现责任主体无法落实、分工不明确甚至互相推诿的消极行为。
(三)班团一体化使班团干部身兼多职,工作压力大
班团一体化机制将团支书与班长两个重要岗位合二为一,这对团支部和班委会职位的设置、职位的工作量提出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配合班级骨干,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岗位数量要整合、精简;另一方面,在维持基层正常运作的前提下,班团干部需要付出比传统管理模式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高校学生学业任务繁重,班级管理新机制所导致的班团干部工作量的增加,干扰了学生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加重了学生负担。
(四)班团一体化流于形式,未发挥实际协同作用
部分高校在推行班团一体化的过程中,只是在形式上将团支部和班委会的职位进行整合,而实际工作中仍将团支部与班委会独立运行、分开管理、各自为政。这种只停留于表面的班团一体化,不但没有发挥新机制的积极作用,而且不利于基层对班团一体化机制的正确理解,容易使基层甚至班团干部对新机制产生负面印象,使新机制在基层中难以执行。
三、结语
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会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班团一体化在初步推行阶段仍有不少探索空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改进班团一体化体制,将班团工作有效融合,协同管理,有利于提高班团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提升基层班团的活力、凝聚力。但是,如何能够使班委会、团支部干部合作共融,并肩发展,实现“分而不离”“和而不混”的一体化机制,仍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丹.“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下高职院校基层团支部建设[J].现代职业育,2017(15):48-49.
[2]王舟.浅析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发展现状及问题[J].现代交际,2018(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