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的个性化作业①
2018-05-14段红霞
段红霞
[摘 要] 微时代,微信同样受到了学生的青睐,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布置朗读作业、书法作业、亲子作业、旅游作业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分享到微信群里,实现作业的个性化。
[关 键 词] 微信;个性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008-01
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前段时间对“陕州区部分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进行调研的结果却不容乐观:作业内容单一化、形式机械化、要求统一化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均超过被调研学生总数的90%。拓展性作业不好设计、效果不够理想占被调研教师的89%。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传统的布置作业形式已无法赢得学生的喜爱,这严重影響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素养的提升。如何解决呢?
在微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强大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再加上方便、快捷,所以受到了大家的青睐,不少学生也都拥有了自己的微信号和朋友圈,他们跨平台进行交流、分享、评论和点赞。如果教师也能利用这个平台,根据学生和课文内容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三峡之秋》为例来说明:针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微信群,设置以下个性化作业,让学生自选完成。
一、微信朗读作业
2017年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明确指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学生目标,其中强调了学生要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等。《三峡之秋》适合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教师可以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录音发到自己班级微信群”这样的作业。那么喜欢朗读的学生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美的朗读佳作在微信群里展示给同伴。
二、微信书法作业
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曾经提出写字和做人是一脉相承的。要让学生从小练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在学生书写能力的奠基过程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本课可以布置“摘抄文中描写三峡之秋的好词佳句,秀一秀你隽秀的书法,拍照上传班级朋友圈”这样的作业。这样,爱好书法的学生就会认真书写喜欢的内容,并拍照上传。通过师生的点赞与评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特长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调研后我请部分教师以《三峡之秋》为例,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布置作业。从学生上传到微信群里的书法作业来看,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空前浓厚、态度认真,而且软笔书法、硬笔书法都非常好。
三、微信绘画作业
绘画与文学是相通的。根据语文课文的特点,我们不妨以绘画为载体,实现文学与绘画的巧妙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打破以“写”为主的作业形式,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如在《三峡之秋》中,布置“选择课文中一段文字发挥想象作画,并拍照分享”这样的作业,可以调动喜欢绘画的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动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
四、微信亲子作业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孩子的三个外部因素,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亲子情感,还可以有效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三峡之秋》中,可以布置“和父母一起查阅有关三峡的风光,做成相册或美篇等分享给大家”这样的作业。那么学生就会和家长一起上网搜索三峡的风景图片以及文字、音乐等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制作,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三峡秋天美景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感受。
五、微信旅游作业
旅游不仅是成人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大多学生跟随父母去过不少旅游景点,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本篇课文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设计一个去三峡的旅游方案,或者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一篇旅游习作,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那么爱好旅游的学生就会选择这样的作业。学生为了设计一份尽可能详细的、图文并茂的旅游方案,他会花很多心思去查阅资料,比如列车时刻表、当地旅行团相关信息、搜集三峡美景图片等。我们不难想象,学生能用美篇或者相册设计一份这样的旅游方案,他能从中会学到多少知识,锻炼多少能力呀!
当然,借助微信布置作业的形式还不止以上五种,根据课文具体内容,教师还可以布置微信操作作业、唱歌作业、表演作业等。比如学习《捞铁牛》一课时,可以布置学生上传自己做水的浮力实验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宋代和尚怀丙的智慧;上完《天路》一课时,可以布置学生上传演唱《天路》歌曲的作业等,让学生在练习歌曲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文字的优美,感悟建设者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分享西藏人民多年来梦想成真的喜悦。
总之,借助语文微信平台布置个性化作业,可以让学生的作业始终置于动态、开放、互动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在相互的点赞中获得激励、从别人的评论中引发思考,继而爱上语文、爱上语文作业,实现语文素养的悄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