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教育专题节目的创新策略的研究①
2018-05-14杨松媛
杨松媛
[关 键 词] 新媒体;传统电视教育;专题节目;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24-0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教育信息的宣传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新媒体这种新生的媒体力量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教育信息宣传工作者应该如何借势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并和新媒体强强联合做好区域教育信息的宣传工作呢?本文以昌平电视台教育专题栏目《花开未来》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研究传统电视教育专题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策略,使之助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媒体环境
简而言之,新媒体就是在新的媒介技术下出现的新的媒介形态,如手机、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等。之前的报纸、广播等较之则变为传统媒体。而新媒体环境就是在新媒体影响和包围下,较之于传统媒体而形成的新的大众传播的环境。
(二)教育专题节目
教育专题节目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学校教育范围内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表现,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影片,它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教育专题片种类繁多,本文仅针对教育系统宣传片进行探讨,并以昌平电视台《花开未来》教育专题片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花开未来》栏目由昌平区教育委员会监制,每周五晚8:05在昌平电视台播出,全年52期,每期10分钟,是一档宣传昌平教育的专题类栏目。
二、传统教育专题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策略
(一)结合互联网思维制作传统教育专题节目
1.挖掘开放亲民的节目题材
首先,节目题材转向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节目在宣传教育改革举措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校园、贴近课堂,让学生通过节目获得启发、汲取营养。如此节目的选材就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像《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我的偶像》《我的一次奇遇》《我的爱好》《我的社团生活》等这样的主题就可以被开发、策划、制作。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使教育专题节目成为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渠道,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其次,加强多方合作,寻找接地气的节目内容。如基层学校的教研活动、宣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猜等等,不仅趣味性强而且接地气儿,有说头儿、有讲头儿,这些新鲜又朴实的活动更能引起受众的收看兴趣。
2.尝试创新互动的节目形式
新媒体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较之传统的电视媒体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花开未来》节目组经过多方取材,深入研究,制作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专题节目,如在节目中加入互动和访谈的结构,使专题节目形式活泼、灵动。
3.建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反馈机制
《花开未来》节目是每周五晚在昌平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周播节目,节目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在播出时段开放评价交流渠道,让受众以更便捷、更直接的方式对节目的内容、表现形式、主持风格等进行反馈评价,使节目组做到心中有底,不断完善节目的编辑制作,为受众呈现更优质的教育专题节目。
(二)与强势新媒体在内容上广泛合作
1.与微信平台的合作
栏目与微信平台合作设置互动话题,及时把最新的教育新闻事件发布到微信平台。受众可以第一时间关注最新的教育新闻动态,并开通留言评论功能,让网友可以随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和交流中。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语音留言功能,设立不同的版块和论坛组,使受众能够积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摸清受众的关注点,以便及时做出策略的调整进行舆论引导。
2.与新媒体资源共享
目前,昌平区的许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申请了官方微信号,实时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动态。作为反映昌平教育现状的专题节目,我们要及时与校方互通有无,将教学一线的新闻话题和课改动态进行宣传引导,聚合新闻资讯,征集新闻线索。
(三)借力新媒体,加强节目推广以提升价值
1.与新媒体视频播放平台牵手合作
与视频播放媒体的广泛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在新媒体时代,各种视频播放平台应运而生,《花开未来》要借助这些媒体的力量进行节目的宣传和播出。
2.与官方微信平台相辅相成
“两微一平台”即微信与微博、客户端这些新媒体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实时推送,我们只需要让受众关注这些新媒体平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专题节目的播出信息或者节目内容的相关话题实时推送给受众,让用户快速准确地了解其动态。2016年昌平区教委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花开未来》专题节目可以借助微信平台的传播方式对节目进行推广,提高节目的预知性和收视率。
参考文献:
[1]沈国芳.影视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1.
[2]孔德.电视文体写作[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54.
[3]袁翠云.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J].影视艺术,2011(8):55-57.
[4]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4.
[5]陈玲.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生存的困境与出路[D].吉林大学,2011.
[6]彭思雁.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用户行为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7]孙雯.基于三网融合形势下传统电视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8]张勇.浅谈教育专题片解说词写作技巧[N].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