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8-05-14王友富
【摘要】遵义会议纪念馆自立馆以来,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面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也多方收集革命文物,充实馆内收藏,故而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指示与荣誉。
【关键词】遵义会议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物
一、遵义会议纪念馆加强工作人员在遵义会议研究方面的投入
遵义会议纪念馆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重要指示,在巩固扩大遵义会议纪念馆历年来从事长征和遵义会议史实研究、文化研究、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研究遵义会议的力度。2015年以来,该馆编辑的遵义会议相关史实资料网页,共有50余篇文章入选中央组织部门户网站共产党员网“网上党性教育基地”专栏。研究课题《关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有关问题研究表述情况的报告》,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肯定。
二、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提出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的重要指示。近年来,遵义会议纪念馆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长征史料和遵义会议革命文物的搜集方面加大力度,多方收集的革命文物为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大力搜集各类革命文物资料。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走访革命前辈后代、兄弟场馆、民间收藏人士等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广泛寻找收藏线索。通过到文物市场购买、向社会各界征集、到兄弟场馆复制借用等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抢救性征集革命文物资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的珍贵文物和文献。其次,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挖掘革命文物资料背后蕴含的精神。遵义会议纪念馆组织研究人员对收集来的文物,采取“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对各类史料与文物进行了鉴别与诠释,挖掘了其本身的历史内涵。例如陈列馆中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停留在杨尚昆体内63年的弹片”,就是经过多方证实,确凿无误之后才公开陈列出来的。
三、运用多种手段将革命文物资料在陈列布展中体现出艺术高度
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将革命历史文物在展览中的地位凸显出来,对文物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进行了有机统一,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化、直观化,提升了感染力。在革命文物展陈方面,通过烘托气氛、再现原貌、艺术铺陈等手段增强文物魅力,建立起“保卫苏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参加者”“翻越雪山草地”等重点文物柜,使用立体背景图、图片、文物对照,互相映衬,互为解读的视觉手段,使每个重点文物柜形成一个构图完美、色彩和谐、故事情节完整的独立空间。例如在“娄山关大捷”的大型场景中,在400平方米的空间内全部使用半景画技术的基础上,使用20多台投影仪再现战争场面,一场巨大的宽幕电影在一个大型的立体场景上演出,此场景为国内首创。通过立体多姿的版面设计,使整个展览重点亮点突出,总体设计高端、大气,艺术效果独具创造性、唯一性,讓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四、遵义会议纪念馆高度整合革命文物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综合功能
拓展文物资料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延伸扩大文物资料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生命力、影响力。通过在陈列馆出口处设置长征和遵义会议文物资料大型互动式查询平台,巡回播放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情况视频,设置多媒体体验空间,出版、制作、销售长征和遵义会议书籍、影像制品、纪念品等措施,全面揭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意义。这些展品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长征精神。
五、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全国巡展,将“遵义会议”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方拓展
为了在新时代将关于“遵义会议精神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完成,遵义会议纪念馆推出了《长征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的全国巡展活动。同时,将这次巡展打造成为“行进中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流动讲堂。2016年7月至11月,《长征与遵义会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在全国巡展,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及省内正安、道真等县展出。2017年4月至今,《遵义会议永放光辉——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览暨纪念建军90周年展览》再次先后走进福建、浙江、江苏、宁夏等地,观展人数达200多万人次,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性教育的流动讲堂。这些巡展活动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的肯定和全国观众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考察遵义赞毛主席用兵如神[EB/OL].2015-06-16:http://news.ifeng.com/a/20150616/43987960_0.shtml.
[2]杨雪梅.“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回望2016念得文博事业[EB/OL].2016-12-30:http://culture. people.com.cn/n1/2016/1230/c87423-28989364.html.
作者简介:王友富(1972—),男,汉族,四川南部人,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长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