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2018-05-14韩昌跃

丝路视野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方法运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韩昌跃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形成的“知识-思想-方法”转化演进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以整体性为视角,采用专题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将每一个专题分解为知识学习、思想交流、方法运用三个连续性板块,分别对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师能力、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

【关键词】知识学习;思想交流;方法运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恩格斯反复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就是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转化为他们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指南。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知识-思想-方法”是一种规律性的转化演进机制。遵循此规律和机制,以整体性为视角,采用专题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将每一个专题分解为知识学习、思想交流、方法运用三个连续性板块,分别对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师能力、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理念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形成的“知识-思想-方法”转化演进机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列宁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并且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这样,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过程,并且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以课本内容为对象,接受过程可以划分为知识学习、思想交流和方法运用三个阶段。其中,知识学习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是对课本内容的直观认知和机械记忆;思想交流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思考和认同辨别;方法运用属于实践阶段,是对课本内容的实际应用和效用检验。这样,依据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运动规律,就形成了一个“知识-思想-方法”的转化演进机制。在这个机制中,知识掌握是基础,思想内化是关键,方法运用是目的。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遵循“知识-思想-方法”的转化演进机制,以整体性为视角,采用专题形式,将每一个专题分解为知识学习、思想交流、方法运用三个连续性板块,并且分别对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1)知识学习———网络教学。大学阶段是以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目的,课本知识主要靠学生自学。对于教材内容的自学,可通过网络进行。首先是知识学习要点的提炼。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提炼,形成知识要点,将知识要点放到网上以供学生自学。其次是知识学习效果的检测。针对课本知识要点,教师编制系列检测试题,供学生在线考试,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再次是知识学习成绩的计算。学生可以在线考试最多达5次机会,以最高分数作为最终成绩计入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2)思想交流———课堂教学。在学生自学知识的基础上,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学生的思想交流。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以下具体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满足为我性)、驱动探究(发挥能动性)、交流经验(激发创造性)、梳理整合(运用自主性)。

创设情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要出发,通过观察、案例、任务等活动,创设需要情境,提出问题,使师生置身于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共同活动之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为我”意识,在自己的已知与未知之间出现矛盾、形成困惑,从而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思考的内在动机。

驱动探究。大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或实际活动而进行的主动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内在机制,即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要素的有机联系和共同作用,而积极参与、践履探究,能够激发和培养人的能动性,是让大学生在探究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基本条件或重要途径。

交流经验。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包括认识、情感、操作等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个体的经验总结并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可以使大学生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长智慧与能力,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方法运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评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
浅析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