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综合音乐课程技能”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拓展学生理解与思维创造的发展途径

2018-05-14徐晴

丝路视野 2018年26期

徐晴

【摘要】学科学习对我们课程如何正确地保留和发扬传统教育的合理因素有很大的启迪。那么在学校系统的学科学习中,我们如何保留和发扬传统民歌学习,如何实施传统音乐在学校系统中展开教学,同时如何敦促学生达到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及自身思维创造的发展办法是否真实存在呢?当然这内容涉及之广也不是简单概括的,但正是如此,在学术价值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综合音乐课程;赣南民歌;大学生音乐教育;理解与思维创造

多年以前倡导“哈佛零点计划”的领导人加德纳就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和“艺术推进项目”,虽然这些大多重心放在关注儿童艺术发展心路历程,但其中涉及到的对传统的学科学习价值的认识,和有关跨学科学习的实验研究,以及在思维更新的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等方面的观察和见解发人深省。大学生的音乐教育中是否能够通过本土赣南民歌的教育学习拓展学生的理解与思维创作的发展呢?又有什么途径可以实施呢?

其中“UnschooledMind”的理论揭示了物种遗传性质的自发的理论发展,以及学科学习对我们课程如何正确地保留和发扬传统教育的合理因素有很大的启迪。那么在学校系统的学科学习中,我们如何保留和发扬传统民歌学习,如何实施传统音乐在学校系统中展开教tuo学,同时如何敦促学生达到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及自身思维创造的发展办法是否真实存在呢?当然这内容涉及之广也不是简单概括的,但正是如此,在学术价值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一、赣南民歌教育实施的思考

对于传统学科学习的教育实施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所学知识再到理解和接受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朱文公文集·答程正思》中就有这样的话“致知力行”,意思是教育总体来讲是经验和时间的科学。而像赣南民歌这类传统音乐更是集合区域文化背景和地方音乐特色于一体的音乐种类,这其中包含了久远的历史印记,不同时期时代和文化发展的沉淀。所以在传播这类音乐种类时,脱离人类文化背景而单一地学习歌曲中的音乐内容是无法准确表达和思考其价值内容的教育方式。

全国音乐教育界大范围的展开有关地方区域音乐的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各地方的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传承就是在课程开设形式内容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发展赣南民歌这门地方音乐类型也是这门课程展开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赣南民歌课程的开设形式的思考

首先,赣南民歌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歌曲类型,它是在赣南地区经由客家先民长期的劳作生活所发展形成的一种不限内容的民间歌曲种类。但歌词也有其特有的修辞手法,如从诗歌最基本的“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顶针(尾驳尾、捡脚跟)、反复重叠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歌曲的首尾还常加歌号子“嗬———喂”,在句法结构上,主要有二句体和四句体。有运用上下句不间断反复而成,一字一音,重在表达歌词内容,也有在基本形式上发展而成的歌曲首部分有一长拖腔。这些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并将需要涉及其歌词内容和歌曲形成内容的讲解。

其次,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这三种。假嗓,包括真假嗓音结合唱,主要用于高腔山歌;本嗓,为常见形型,它润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编词对歌;细嗓,多为妇女单独自吟自唱,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足以看出在演唱风格中赣南民歌也有其需要特殊讲授的部分。

综上两个方面,在大学音乐教育中该如何开设赣南民歌的相关课程内容就值得教育者认真思索。是单一的欣赏形式教授呢?还是单一歌曲演唱内容的教授?又或是两者结合的教授方式?任何一种课程的开设方式都可能导致学生认为赣南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是音乐史论课或是声乐技术课。如果是这样,这将是民歌入学堂教学的一种悲哀形式了。

(二)赣南民歌课程的发展内容的思考

如果课程开设的问题解决了,那我们未来又将如何在大学生音乐教育中发展赣南民歌的相关课程内容呢?当然现如今依然有许多的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从事着有关赣南民歌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但如何让这种音乐类型并不简单地留在课本知识和谱例中,或许更多的新一代人需要加入进来。这就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加入有关赣南民歌的教育发展内容中,如作曲创作课程,声乐演唱课程,文学创作课程,甚至是形体表演课程等。因为这些内容都与这种生长于民间,体现民族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以一种综合课程的形式来发展赣南民歌课程的内容会更准确呢?

二、综合课程技能理念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综合课程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施传统暨其缺陷而提出的。这一理念的提出很大的成因是因为现在的学科发展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学科交叉的产物,这种理念很好地应对了以往课程发展滞后的问题。综合课程要求在相对分科的学科形态现实前提下,关注分科科目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关联。这些有利的方面恰好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大学音乐教育中有关传统地方音乐课程开展所出现的困难。所以整合起音乐、舞蹈、视觉艺术,或是把音乐与文学或多门艺术学科合并成为一门学科。笔者以大学音乐教育中开设赣南民歌课程为例有了如下的思考。

综合课程的观念就是在基本学科学习赣南民歌衍生背景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上結合文学中诗歌的创作手法,以及音乐表演中特有的民歌对唱或独唱的表演形式等多种技能整合出赣南民歌音乐教育综合课程。在综合课程的观念及其导向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渐造就这样一种思维和行为倾向:学生面临的课程内容和任务,必然要求后者敦促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建构从聚合到发散,再从发散到聚合的循环过程。这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心理品质的建构基础。学生们通过初步学习了解赣南地区客家先民生活劳作中自然形成的特有地方性的民歌形式,汲取着时代背景的发展和思想情绪的变化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聚合。再到真实学习演唱和尝试创作这一发散的学习过程,这些都使得学生对赣南民歌从简单的单向性学习,转变为深入体验和思考。再演变到重新思考赣南民歌创作的根本目的和种类,表演的真实和渲染,这才最终回归了从发散到聚合的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