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2018-05-14欧立明

丝路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现状及策略大学体育体育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教育不再仅重视卷面成绩,转而重视起副课成绩和综合发展,在大学教育领域中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体育教育局面。截止目前,大学体育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体育教育的藩篱,得到长足的进步,但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未完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提升的程度也并不足够,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从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入手,分析改善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策略,推动大学体育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教育;现状及策略

体育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与众多科目不同的角色,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毛主席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由此可见健康的身体为当代学生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是我国素质教育、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体育教育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践行现代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充体育领域专业知识,才能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培养。大学体育最终要通过开展体育课程、设置考核项目、建立体育活动来对大学生的身体和意志进行双向锤炼,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为大学生终身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体育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

对体育重要性的忽视,不仅存在于我国大学教育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对体育同样存在着偏见和忽视,即使目前高考改革已将体育成绩纳入其中,但更多的学生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通过考试,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大学生对体育不重视,导致身体素质不佳,影响体育测评成绩,影响体育运动体验,逐渐在体育和身体素质之间形成一个走不出去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薄弱的身体素质情况会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拖慢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且,当大学生进入更高等级深造或进入工作岗位后,体力劳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优秀的人体素质,“过劳死”不断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隐形炸弹。

(二)重视程度不够

不仅大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身体素质不佳,我国教育界整体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处于其他科目之下,在学校、教师、学生都没有对体育教育投以重点关注的情况下,大学体育教育观念陈旧、模式传统、内容枯燥无味是一种必然结果。正因如此,想要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教育界对体育的落后看法,不可继续将体育仅看做一门教学科目,应当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上升至学生培养重点方向,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改善我国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弱势。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大学教学观念中,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是自由活动课,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是赚学分的必修课程,对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样的现状不仅是大学生观念导致的,更是大学教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合理导致的。就如同部分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大学生明知道走入工作岗位后,很少能够用到课上所学内容,例如高数和大学英语,但由于每周课程安排紧密,期末考试挂科率高,给大学生一种此科目非常重要的印象,学生自然重视对此科目的学习。这种方式虽然治标不治本,但利用好的情况下可以帮助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被动实现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四)体育设施不健全

由于学校对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大多数大学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停留在跑道、沙坑、双杠、篮球、排球、乒乓球方面,这就导致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多年不变,设施陈旧,教师下意识地更重视对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对体育实践和学生培养方面程度不深;且大学校园内的体育设施没有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在游泳池、滑冰场等特色体育设施方向缺失情况严重。体育设施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方向和范围,也消磨了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五)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受到青春期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还处于好动的状态,众多崇拜的偶像中也不乏体育明星,他/她们对体育方面的积极性还是存在的,但由于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项教导,无形当中使大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被损耗一空;即使大学生对于某一项体育锻炼或活动有极大的兴趣,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不仅会消磨热情,还有可能因自学而导致身体损伤,得不偿失。

(六)场馆开放度有限

部分建设程度较高的大学校园内配备的诸多体育场馆,例如室内、外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但由于学校为了延长场馆和体育设施使用寿命,过度控制场馆运维成本,通常采用定时开放体育场馆,甚至不开放体育场馆的方式进行保值维护,学校的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压抑了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更使得耗资建设的体育场馆成为摆设,长此以往,成为直接限制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大学体育教育改善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体育教育发生了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对大学体育教育继续深入的改革,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一切以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效率和效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准则,需要学校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体育设施及场馆、考核等方面进行提高,教师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提高,共同推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事业。

(一)改善大学体育教育环境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深入改革时,应当注意从环境上进行改善,首先,体育设施方面,高校要注重对体育设施的增添和维护,使体育设施能够覆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并有一定程度的超出,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体育学习的空间;其次,高校应当重视对体育场馆的开放和管理工作,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课上和课余时间锻炼、活动、休闲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设施及场馆的利用率,使高校在体育设施及场馆方面投入的资金有所价值,而非成为摆设,且高校要注重对体育方面的持续投入,从设施维护、设施更新到体育场馆的运维和管理,为大学生打造现代化、标准化的体育环境。

(二)科学设置体育教学课程

高校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学课程的设置,为一学期内的体育课程进行细化,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搭配,让大学生能够具体了解到即将进行学习和训练的项目,对其中的规则、动作要点、注意事项最大程度上了解,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课程上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或自行锻炼时受伤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规范性、科学性方面的提高。且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体育选课方面比较死板,甚至有高校的学生没有自行选择体育课程的机会,体育锻炼是一项既需要身体特长又需要个人兴趣的事业,尤其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生理和心理上的难关不可避免,若没有大学生的个人兴趣作为支撑,很容易放弃体育锻炼,建议高校在大一学年重点为大学生普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配合相应的实践课程;在大二学年为学生进行体育方面的选课,建议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选择上的建议和审核,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身体素质和特长,若选择了体育方向的学生出现倾向变动,可以在每个学期进行重新选课,未出现变动的学生则可专项进行训练,让体育锻炼从普通的副课科目转变为一项长期的体育专项训练,参加校际、省际乃至更高层次的比赛,甚至可以成为大学生为之终身奋斗的方向。

(三)更新教学观念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离不开一线教师的执行,高校体育教師要遵循改革新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体育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积极性。传统体育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要求学生模仿自己的动作,大学生不仅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低,还有可能因为不到位的模仿动作弄伤自己,反而没有实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随着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运用多媒体激活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课堂,通过FLASH软件播放模拟动作,配合细致的分解提升学生保护自我的程度;通过观看体育新闻和赛事的方式向学生普及规范动作和犯规动作等理论知识;通过观看精彩赛事视频为学生树立体育领域的偶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帮助学生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在体育实践课程中,教师除注重对学生基础动作、规则的训练外,应当提供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注重个人能力的项目上可以让学生通过与自己的较量得到不断提升,建立自信心,不断对自身极限信息突破;注重团队配合的项目上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不断发现自身不足,通过提高自己和寻求配合的训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懂得合作,懂得服从指挥,懂得各司其职的重要性。

(四)优化体育教学考核方式

教育改革不仅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更要体现在教学成果之中,目前我国教育成果的体现还集中在考核分数,当前体育教育是否得到改革、提高主要看最终大学生体测成绩的升降,但体测成绩并不能完全反馈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成果,甚至不能反映大学生的成绩是“临时抱佛脚”的成果,还是长期的、质的提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考核方式需要得到优化。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测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成绩,而是要通过考核和测试督促学生通过锻炼学会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技能,身体达到基础素质,即学会如何在跑步中摆臂、呼吸、调整步幅和速度等,逐渐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体测成绩;其次要将基础的“走跑跳投”测试融化进专项体育训练中,例如通过篮球投篮准度间接测试引体向上臂力,通过足球中的往返跑间接测试学生的跑步呼吸调整准度等,让体测不再是单纯的测试,进一步体现体测的科学性和基础运动技能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对体测的接受程度,降低排斥度,获得更加真实的、全面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数据。

三、结语

大学体育教育是当代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改正一定会实现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手段的更新与创新,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有效的途径,推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培养方向,推动我国大学生成为终身成长的良才。

参考文献

[1]付宏.试论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6):110,112.

[2]李琳.新媒体对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与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154.

[3]杨韵.大学生体质健康危机的现实困境与缓解之道———基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5):23~28.

[4]侯宇亭.知识图谱视角下的中美体育教学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与比较[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8.

[5]张蕾.中外大学教育体育育人功能对比与中国大学体育育人改革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22):60~62,65.

[6]董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突出问题与优化思路———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在南京某高校的实践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05):121~124.

作者简介:欧立明(1963.11—),男,壮族,广西崇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现状及策略大学体育体育教育
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及策略
刍议污水管网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策略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呈现现状及策略的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学前儿童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