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8-05-14王天梅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远常新的话题,而每个时代也都赋予了爱国主义不同内涵。现在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简单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有效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
人人都热爱祖国,什么才是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互联网+”时代,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不能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与故事,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要让爱国主义思想“入心、入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理性表达,深入理解什么是爱国、如何表达爱国。课后组织学生收看互联网上反响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节目,并在校园网上组织讨论进行国情教育,搞课外爱国主义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和理念。
二、营造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氛围
在课外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服务,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另外,还需要改革学校的治理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学校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公平公正,让学生从教育发展、学校办学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是需要耳濡目染的,不公平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很可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反作用。
校园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当然不只是横幅、标语、人文景观、各种仪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权利和尊严。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他们会珍惜这些权利和尊严,也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爱国主义思想也会油然而生。
利用节假日带领大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用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感染和影响象牙塔里的学子。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此后,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成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三、通过网络拓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已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渠道,它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向虚拟空间延伸,成为一个虚实结合的立体体系。网络拓展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它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形式更为灵活。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原本相对比较狭小的空间无限扩大,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及时地得到最新最权威的教育资源,极大地开拓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通过网络,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精选最新的、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信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学校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浏览网上的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歌曲,诗歌、照片、影视作品、影像资料等,参加各类涉及红色资源的征集、评选、比赛等活动。
最近这两年,一些爱国主义的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可以在校园里有效的开展爱国主义电影网络传播,例如一些讴歌爱国主义主旋律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红海行动》《战狼2》等,爱国主义电影以影像的形式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的近况下,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也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方法,大学生作为特殊受众群,爱国主义电影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充分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种社会意识观念充斥网络,部分大学生受网络渗透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意识影响,他们丧失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转向追求享乐、奢侈。在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撞时,把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抛之脑后,爱国主义信念逐渐淡漠,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能够辨别真伪,理性爱国,彰显我们当代大学生可贵的爱国情怀。面对当前网络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和考验,我们要想准确地把握好网络化时代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林晓梅,陆永平.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2000(04).
[2]覃雪源,高慧超.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与创新开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09).
[3]王燕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电影传播[J].电影文学,2010(01)
作者简介:王天梅(1971—),女,回族,四川涪陵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