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8-05-14丁露

丝路视野 2018年30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学科渗透乡土资源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学校党委及各部门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科渗透;隐性课程;乡土资源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学校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进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取代思想政治工作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工作方向,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不能相互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一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在的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文理分科”或者“3+3”模式,对于理科生和没有选择政治课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他们产生的教育影响更是有限。

因此,光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有丝毫松懈。近年来频发的校园欺凌案、校园性侵案、校园欺诈案以及各种校园安全事故等,都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幟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学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各学科都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学科渗透。除了政治课,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各科老师应在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寻找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参与意识。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课老师和学校党组织的工作,也是学校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和任务,它贯彻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学校党委要及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给各科老师,教师要敢于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思维定势,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科渗透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资源整合能力,对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渗透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扩展学生学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隐性课程和乡土资源的合理运用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要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隐性课程的建设。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受教育场所之一,它的校园文化、教学设备、学习氛围等都可以潜移默化的起到教育作用。隐性教育具有教育内容和目的隐蔽性、教育过程愉悦性、教育形式开放性以及学生接受教育自主性的特征,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校的校风校训、宣传标语、榜样墙等都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学校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宣传,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给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同时,学校也要根据自身地理环境的优势,合理运用乡土文化和红色文化,这样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也要求教师要有教育资源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乡土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很多知识是在书本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学校要敢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切身感受优秀的文化和革命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革命精神与实现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将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既要抓好课程建设,又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及时将党中央的思想和精神传达给老师和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和管理工作当中,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担任着重要的培养任务,中学阶段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任务,一刻也不能松懈,学校要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使思想的进步和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温永强,江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策略[J].教学研究,2017,40(01):120~124.

[2]许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3]陈丽如.浅谈隐性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世纪桥,2015(12).

[4]康喜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育实效[J].甘肃教育,2014(09).

作者简介:丁露(1997.01—),女,仡佬族,贵州纳雍人,硕士研究生,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学科渗透乡土资源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