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2017-01-09孙利坚李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校企合作

孙利坚 李艳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教育中包含有优秀的隐性课程教育方法,值得借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也应当构建隐性课程,以创新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 校企合作 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的内涵

隐性课程是在1968年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认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实际教育之所以能够达到教育传承的目的,本身就包括了显性的知识、技术和隐性的知识和价值观、人生态度,甚至职业素养。

中国古代在阶级社会的教育中,没有明确思想教育的目的,却又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经学教育、礼仪纲常教育、道德楷模教育和修身教育等等。

二.我国隐性课程研究的进程

《三字经》被称为“蒙学之冠”,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当然并非是指三字经可以代替所有的知识,而是《三字经》其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思想融入在“识字”中。“识字”是显性的目的,“仁、礼、和、义、智、信”的价值观则是隐性的目标。

中国古代即使是对小儿蒙学中的教育看似乎是识文断字,成篇写作为目的,但也是攘括了中国古代思想和哲学的。显性课程培养出的是同一的知识技能,隐性课程则是传承内涵,继往开来。

“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艺"为"艺能"之意。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当时,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周礼.地官.保氏》:"保代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

三.隐性课程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力

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具有预期性是教授者的意愿,非预期性是受教者的结果;在教育者这里是有意识的过程,但在受教育者那里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校园企业物质环境、组织制度、文化关系传教给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价值观念,精神情感,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实现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的提高。在校园环境中,学生得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勤劳拼搏的职业精神。陶行知先生指出过:“学校生活的外部环境和学校生活的内部环境,都是影响人的巨大力量。”这个力量便是隐性课程的力量。

中国古代教育讲求“润物细无声”。校企合作式的高职办学模式,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职业道德都在整个大系统下得以培养,这个大系统包括学校、企业、家庭、社会。例如,在学校自我约束力不强,缺少很好的纪律管理,这样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体现出了不适应或态度消极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当针对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出核心的隐性课程内容,在校园与企业中搭建起一个良好的隐性课程体系。这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准,扩大校企合作内容,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必要过程。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5394307-

5631413.html

[2]李河水,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及其育人功能的再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14(7)。

项目来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2016年校级科研立项课题《高职隐性课程建设研究》,主持人:李艳。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