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2018-05-14欧繁荣鲁道君
欧繁荣 鲁道君
【摘要】健身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民群众消费方式逐渐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健身休闲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开设的数量近两年成倍增加,但与此同时,许多专业人士反映健身教练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首先需要对成都市健身教练员的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找准问题,然后才有望提出促进成都市健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升健身的品质。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现状分析
一、教练员流动性大
成都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主力军是年轻人,21岁-35之间的教练员占比约为70%。此年龄段的教练员一般有较好的形象,充满进取精神和朝气,受欢迎度较高。但同时也相对较浮躁,面对竞争、更规范严格的管理以及更专业的需求时有些不适应,一般教练员在从事健身工作3-6个月的时候,教练员发现健身行业自由时间少、服务要求质量高,不太适应,另外也有些因为沟通、销售能力欠缺等因素,被行业所淘汰,此时会出现第一批流失;其次,在健身教练员工作1年左右,这时健身教练员会因为很多干扰考虑跳槽,期望去更高的平台,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时候出现第二个不稳定阶段;再次,在健身教练员工作2-3年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客户资源,这时候部分健身教练员会考虑自己或与其他几个伙伴开工作室,这时候出现第三批流动。以上因素导致了目前成都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的普遍现象。
二、教练员专业性弱
学历是人们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外在的一种评定线。通过调查结果来看,成都市健身教练员受教育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高中学历居多,虽然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人群也在进军健身教练员队伍,但囿于各高校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加之市场中健身短训班开展的如火如荼,导致教练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现象仍然严峻,可以看到虽然90%的人考取了相关职业证书,但大部分是经过1-3个月的短训后取得证书,甚至有一部分教练只参与了俱乐部上岗培训。以上原因严重导致了教练员队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大多只能处理基础会员提出的基础问题,而在更高需求或特殊情况下却无法解决,在运动处方方面很多教练员仅凭经验来复制方案,对测试出来的会员个体差异情况并不能做到因人而异的制定和执行运动处方,直接反应了教练员队伍的实质专业性较弱。
三、教练员服务欠佳
大中型健身俱乐部会设置有专门的运营部门,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处理客诉问题,而客诉中更多的是会员与教练员之间的问题,因为当会员在俱乐部办理会员卡,购买私教课时后更多的是与教练之间产生联系,教练员需要做好前期沟通对接、对每一个会员真实需求及个体差异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在课程进行时要专注教学和会员,在课后要对每一个会员进行线上跟踪服务。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练员做一次性买卖,会员办卡后不来上课的占比近50%,而我们教练员却没有尽职去做引导、教练员上课期间玩耍手机、教练员对会员上课内容不熟悉、教练员上完课后者很少与会员进行线上跟踪,水平较高的教练员一天上十节以上课程等,这都严重影响了教练员的服务质量,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目前成都市教练员在这三个阶段同时做好的教练占比非常少,会员的办卡后上课率底、续课率底等都是教练员服务质量欠佳的最直接体现。
四、教练员竞争性大
通过从众多健身教练员中了解,普遍反映的问题是销售业绩压力大、竞争大,从目前成都市健身俱乐部来看,有85%的健身教练员都有业绩要求,根据教练员们的月度结清机制,在不同的月份和不同的销售导向下,每个教练根据自己的等级有不同的业绩要求,每月少则1萬,多则10万。教练员不仅需要维护好现有会员以保证续签,还需要不断开发新会员,这样周而复始。健身教练员的业绩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年轻健身教练员更能感受到业绩压力。另外现在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呈现片区集中化现象,尤其在核心地段,健身俱乐部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健身教练员之间的强烈竞争。为了改善目前成都市健身教练员队伍出现的普遍现象,作为教练员自身来说,应该稳定心态,加强自身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时参加在职再培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健身俱乐部来讲,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教练员准入准则,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教练员自身及健身俱乐部这样同时的“自我完善”,成都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将会有望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莉涓.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16(06).
[2]刘玉凤.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