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课堂文化输入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018-05-14席蕊芳
【摘要】语言的学习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学习。英语教学中,师生双方因为现实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把英语单纯看作一门语言来教来学。不管课内还是课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掌握这门语言,即使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学生仍然发现他们在与说英语国家的人们的实际交流中,真正的英语运用效果其实并不好,回头反思的时候仍然觉得是自己单词记得不够多、语法掌握得不够到位。但说到底是教学双方都忽视了语言覆盖下的英语文化的学习、掌握和精通。老师必须要重视课堂英语的文化输入教学,从文化层面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言学习;英语文化;课堂输入
一、引言
平时大家谈起学英语,常提起新闻中看到的其他亚洲国家比如印度人或菲律宾人说英语,一方面感慨他们的英语口音比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人都重,一方面又感叹可人家偏偏就是敢说而且说得那么流利。然后自嘲我们自己学了几十年英语了还是哑巴英语,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在课堂上永远都能听到学生那句理直气壮的“Sorry,myEnglishispoor.”其实这个问题细想起来凸显的恰恰就是语言映射下的文化影响。我们都知道,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印度和菲律宾曾长期是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殖民地。像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印度和菲律宾可以算作是“外圈”英语学习国家。“外圈”国家虽然比不上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内圈”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由于长期受西方殖民的影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有着较大的甚至是本质上的认同感,从内在因素上来说就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思维偏向,对于作为文化表征的语言———英语,自然就有着很大的认同感,尤其是英语在印度和菲律宾还是他们国家的第二语言(官方语言)。而像中国、韩国等这样学习英语的国家被算作“延伸圈”,英语只是在各行业各领域中起到辅助语言的作用。当我们的英语教学脱离了文化学习,而只是单独学习语言知识点的时候,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甚至是无效的。
在中国“一带一路”业已取得喜人成绩的当今,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其使用已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汉语热持续提高的同时英语学习一如既往的重要,其重要性难以忽视。但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就真的是把它当作一门语言来学,背单词学语法,恰恰忽略了对语言层次下的英美文化甚至是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学习。
二、问题
说起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学习语言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和本质”,以此来强调两者的不可分割性。作为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以语言学习来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是以最基本的单词和语法学习的语言知识体系讲授为主,反复强调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不仅是老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给自己提出的明确提升目标。不断花时间在学习单词、记忆单词、巩固单词、学习语法、了解语法、掌握语法上,忽略了文化教学、文化学习和文化植入,从而也让学生误以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单词和语法,而不是更深层次地对英语文化、英语思维和英语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学习。这样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由于缺乏有效的文化穿插、讲解和学习,到了“译”的高阶段英语技能学习时,即使是那些词汇量丰富、语法基础扎实的学生,也无法取得良好的翻译效果。不管是英翻汉还是汉翻英,都做不到地道表达,很多时候就是字对字、词对词的直译,甚至到了写毕业论文时让很多老师悲叹“英语非但没学好,怎么连汉语都不会表达了!”
当一门语言脱离它赖以为生的丰富绚烂的独特文化时,干巴巴的又有何吸引力呢?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尚不明确,对英美文化的认识不清楚,自然理解和运用英美文化甚至西方文化的能力就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认识有着同样的问题。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普遍都会开设像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类的粗略文化课程,所以我们就认为对于英语文化的补充已足够。但其实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是需要一点一滴长期缓慢的积累和渗透才行,短期之内的文化学习,就像是中医中气血两虚后的大补,一段时间内看着面色红润起来但其实底气匮乏,不要说改善气虚了,就连表面的血虚改善也是徒有其表。一个学期一门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应付考试而已,结课后考完试,谁还会去记书里面的英美国家人口多少、面积多大。文化学习是短期内无法快速提升的“秘笈”,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其实都应该贯穿、包含甚至偏重于文化教学。
三、解决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强调的是: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只学英语单词和语法,然后会读、会写、会说、会听、会译就好;即使英语是一个有效沟通的工具,也要学习语言这一皮毛覆盖下的文化这一深层东西;单单掌握一门语言而不了解相关的文化,在日益紧密的跨文化交际中对外交流和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因此,老师们可以在课堂植入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不仅仅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局限在三到五分钟的课前导入当中。将一部分枯燥的词汇和语法学习用更加丰富和真实的文化知识代替,我们课堂上问学生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英语单词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后,再多问问“如果你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你会怎么想?为什么会这么想?”课堂的文化植入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再能加以适当的中国文化的对比和分析,效果应该更好。
要做到这点,老师们的工作量势必会更加繁重,因为文化覆盖的范围更深更广,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和组织材料。此时老师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可以让学生极大地参与进来,一起完成某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在课前可以从相关文化找一个知识切入点,在一定范围内将任务布置下去,在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在人手至少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也要让学生的智能手机发挥更好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去打游戏、看“抖音”。而当老师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尝试时,肯定也希望自己对课堂能有更大的掌控权和自由发挥权,时刻处在学校监控下的课堂,在必要的时候老师特别需要机械化的学校制度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也就是根据要求机械呆板地完成课堂教学而已。
下面以本人在本校2017级的中职定向公费师范生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英语文化植入的有益尝试为例:
学生采用的英语课本是湖南省普通高中英语教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译林出版社,第三版)。在Unit1,WordPower的PartD(Page7)中,当时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分别学习了universe,galaxy,solarsystem,star,planet,satellite,comet等单词后,针对出现的theMilkyWay这一表达,本人将希腊神话中关于“银河”的来历讲给学生,并重点介绍了与此相关的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Hercules)这一英雄人物及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布置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银河传说”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要用生动有效的语言(英、汉皆可)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除了用汉语讲了银河的故事传说,还有几名学生用英语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高深的单词和复杂的语法,大家都听懂了,课堂气氛当时非常热烈。事后在进行课堂反思时,个人认为像这样用文化带动语言的学习还是很值得尝试的。
四、结语
我们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依然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说英语固然是因为缺乏真实语境,基本都是“课堂英语”,课后和生活中都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有效语境来使用英语,不可否认这是个短板。但抛开这样一些客观因素,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和无限的课后学习中,除了记单词、学语法,还可以加大对学生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输入,以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思维,比单纯的语言学习更有效,也更具有内动力。同时,也要让学生认真学好自己本国的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和漢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作者简介:席蕊芳(1978.01—),女,甘肃定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