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语言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2016-12-26曹菊花
曹菊花
摘 要: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母语汉语传承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成为赢得世界尊重的一张名片。反观语文教学,却对语言文字的关注颇有欠缺。坚守语文本位,应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与表达,拓宽语言学习渠道。
关键词: 语言学习 语文素养 语言内化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泱泱中华几千载,悠久文明薪火传。母语汉语以独特的韵味传承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成为赢得世界尊重的一张名片。
反观语文教学,多媒体异彩纷呈,师生活动丰富多样,教学方式不拘一格,却对语言文字的关注颇有欠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坚守语文本位,要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与表达,拓宽语言学习渠道,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夯实基础。
一、立足文本,建构语言
文本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体现,是语言训练的范例。课本中的重点词句,彰显了语言美、内涵美。教师紧扣文本,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合理取舍文本,提炼出语言文字的关键处深入推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聚焦文本精彩处。
学习语言文字,要紧扣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出彩的地方,常常可以达到删繁就简、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第一次抱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一位教师抓住“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等重点词语,运用比较、想象、联系生活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词语感受到母亲多年来无私的付出,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惭愧之情。
2.捕捉文本细腻处。
文本的细节描写,是彰显主旨的重要地方。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细腻处,就能事半功倍。《水》一课中,母亲用一勺水给三个孩子冲澡这段特别细致,薛法根老师用三个问题串联:“滑过”是快还是慢?一勺水怎么像一条小溪流?为什么不直接写全身上下都舒服了?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细细揣摩、深入品味,收获文本细腻处的精彩。
3.挖掘文本特别处。
文本,尤其摘自文学作品的教材中都有作者个性表达的语言,反映作者表情达意的特色。教师可以将这些语言作为有效的抓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连用多个“愿意……就……”,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句式:“愿意……就……”,请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想象,说一说园子里还有哪些景物?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二、关注表达,读写结合
1.课内练笔。
课本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示范性,是迁移写作的优秀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找准读写结合点,实现读向写的转化。比如《黄山奇松》中,第二自然段有“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教师在开展语言训练后指出,可组织学生联想、仿写句子:学校操场边的大树枝叶浓密,如同 ?摇 ?摇,总为我们遮风挡雨等相关句子。在此基础上,还可练习写一段《美丽的校园》。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练笔,提高学生把握文本、读写迁移的能力。
2.写接力日记、自由日记。
巴金曾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笔者鼓励学生写接力日记、自由日记的练笔实践,充分激发写作热情。小学生具有乐于表达的积极性,便可增强写作表达意识。
3.向微博、QQ群等平台发表作品。
当今社会,交流平台多元、便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QQ群等平台,鼓励学生发表优秀作品,其余的读者予以赏识性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多元整合,拓宽资源
语文从来不是一门单打独斗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找准语文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此切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引领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生活是学生的第一学习课堂,是他们自主探究的广阔舞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开发语言表达的资源。
秋高气爽的季节,开展《秋天的公园》不失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好时机。根据三年级年段特点,交流中笔者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策略,为保护花草树木做些实事、创造“温馨提示”。整个活动,充分链接了课堂内外综合学习,达到了运用语言的目的。
2.挖掘学科资源,体现学科综合性。
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锤炼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比如科学课《电路的并联与串联》中,练习说话的同时贯穿语文写作《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数学课《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练笔《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发现》。总之,其他学科知识与语文口语交际、写作实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3.坚守语言本色,突出语文性。
综合性语文学习反对多学科知识的堆积现象,因为这会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失去学科特点。一位教师在教绘本《我要嗯嗯与嘘嘘之食物的旅行》时,整合科学知识、自制绘本活动,更关注与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母语汉语,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是因为语言文字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语言文字的学习之旅,充满期冀与创造。作为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应致力于担当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引领他们徜徉精彩的语言世界,让每个人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
[3]薛法根.薛法根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