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工作的新策略分析

2018-05-14尹德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1期
关键词:统计工作大数据医院

尹德静

[摘要] 医院统计工作是医院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工作要重视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创新,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設,为医院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支持。该文从分析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大数据时代对医院统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开展统计工作的新策略,期望对实现医疗大数据利用价值,提高医院统计信息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数据;医院;统计工作;医疗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a)-0158-03

大数据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生成的数据集,具备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真实的特点,在整合、挖掘和利用大数据的基础上,可实现数据的价值增值,满足更多层面的应用。对医院统计工作而言,医疗大数据是产生于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数据集合,包括门诊诊疗、住院诊疗、临床辅助诊疗、行政后勤管理等有关医院管理运营活动的全部数据。医院统计工作要对医疗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全面提升医疗大数据的使用价值,为医院管理决策和改革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1 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有力支撑,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统计工作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快速收集和整理医疗信息,形成医疗大数据,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辅助信息,选出最为有效的诊疗方法,优化诊疗方案,取得预期诊疗效果,提高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医院统计工作还可构建起以保证临床质量为核心的指标体系,选取诊断质量、医疗质量、治疗质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而对医疗服务质量作出客观评价,有助于医院不断改进医疗服务环节,提升医院整体的竞争实力。

1.2 有利于落实医院精细化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推动医院科学发展,实现医院战略目标[1]。在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统计数据是最为重要的依据,通过开展统计工作获取医疗收入、成本等相关信息,明确各部门科室的成本消耗情况,有助于落实各部门科室的成本责任,采取有效的医疗成本控制措施,节省医院运营成本。同时,医院统计工作还包括科室工作量的分析统计,将分析统计结果与科室工作目标进行对比,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及时加以纠正。

1.3 有利于提升医院科研能力

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是医院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能,其中科研能力是衡量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性指标[2]。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集合各类医疗数据和诊疗信息的数据库,为医院临床科研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统计数据。此外,为了提高临床科研效率,医院还可利用数据采集与挖掘技术,快速采集大样本、多中心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获取支持临床科研的实验数据,从而帮助科研团队顺利攻克医学难题,为临床循证提供信息数据支持。

1.4 有利于保证医院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医院领导习惯于依靠自己的管理经验作出管理决策,导致管理决策缺乏客观依据,增大了管理决策失误风险。尤其在医院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管理决策会给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隐患。医院统计工作是一项收集处理医院各项数据资源的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能够找出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医院领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除此之外,医院统计工作还可跟踪监控管理决策的实施效果,找出管理决策的不合理之处,对管理措施进行改进,以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大数据时代对医院统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2.1 统计数据来源变化

对于传统的医院统计工作而言,各种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环节:门诊及住院日志、患者出入院及手术登记本、病案首页以及各诊疗科室的工作记录等。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统计数据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HIS系统、数字化设备以及自动化办公软件成为数据的重要来源,由此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得到保障[3]。

2.2 统计工作方式变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医院统计工作采用的是手工模式,统计部门只负责提供统计报表,相关信息全部是以人为的方式进行传递,各部门的统计工作均独立进行,统计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共享,由此常常会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况。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工作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准确性更佳,并且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使各种数据能够共享。

2.3 统计工作职能变化

传统的医院统计职能比较单一,而在大数据时代下,统计从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转变,由此使得医院能够更加便捷地对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快速完成统计报表的打印,统计信息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

2.4 统计信息需求变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医院的管理模式发生改变,即从粗放式变为精细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出现变化。为使医院高效、精确、协同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发挥出统计信息系统的作用,这也是大数据时代对医院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 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工作的新策略

3.1 加强数据挖掘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应当对统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加强数据挖掘工作,使业务数据转变为管理数据,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医院的统计部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可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规律,挖掘出隐藏在数据当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医院的统计人员,可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如聚类法、回归法、关联法以及综合指数法等,并借助流行的统计软件,如SAS、SPSS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针对不同科室收治病患及采取治疗方法存在的差异,通过相应的统计方法,制定评价系统,以此来反映各科室的医疗及服务水平,以便对科室进行评价和管理[4]。

3.2 建立统计指标体系

在当前的形势下,医院应当借助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发展契机,让统计部门参与到经营决策当中,对医院的发展态势进行把握,多在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充分发挥出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使统计信息能够为医院的经营发展服务,真正成为医院领导层的“得力助手”,为院领导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医院发展。同时,医院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构建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基础指标、环节指标、终末指标的建立,改变统计工作的性质,使医院的统计工作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变以往的量化管理为过程管理,运用综合统计的方法,设置与医院经营管理及医疗服务相适应的指标体系,采用普查、抽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构建模块化的统计信息服务系统,为相关信息的提取和查询提供方便。此外,可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并依托医疗质量与HMI指标,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统计学评价的方法,针对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统计工作:住院患者人数、单病种、ICU、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控制等。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进行运用,评价医疗服务产出、效率与质量,据此构建以病案为基础的数据统计分析指标,具体包括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数量、权重指数、病例组合系数、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返院率等,由此可使医疗评价更加客观且可比性更强,能够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3 建立统计数据集市

医院可对大数据中的数据仓库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并与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集市,为医疗数据挖掘奠定基础。通过数据集市能够从业务数据源中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借助数据抽取、转换及装载等技术,从传统平台中对数据进行采集,以此来为数据仓库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使用者可以从业务数据源当中对所需的数据进行抽取,再对数据进行清洗,然后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模型,将清洗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当中。医院可利用数据抽取技术,从现有的系统中,如HIS系统、药品药剂管理系统、PACS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提取,以此来形成具有独立性和统一性的数据集市,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库技术,对统计数据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实现对数据高效管理的目标,进而自动生成数据报表[5]。在这一前提下,医院的统计人员可摆脱繁重的日报表编制工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统计分析。

3.4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数据库

医院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相关的数据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换言之,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确保决策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与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之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数据信息显得愈发重要。为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医院应当加快构建相对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数据库,以此来为质量管理目标的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该数据库当中,除应当包含一些常规数据之外,还应当包括以下数据:抗生素及其它医疗药品的合理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的合理使用、术后并发症、麻醉操作、感染率、危重症管理、医护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应当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同时,可对病案信息管理系统加以运用,对收治病种、重点疾病及手术等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

3.5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现有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医院必须加快统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构建网络信息系统,改变数据采集方式,变手工填报和录入为计算机自动生成报表。医院在建设统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确保病案统计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能够与HIS系统进行无缝衔接,利用网络接口,对如下数据进行接收:门诊工作量数据、病案首页信息等,通过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后,再经过编辑整理,可直接存储到病案统计系统的数据库当中。而各种动态数据,则可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实时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电子病案系统与HIS系统的有效衔接,并在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能够使医院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这样一来,可防止重复工作的情况发生,可大幅度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4 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统计工作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医疗数据的收集、整合、挖掘和利用,提高医疗大数据的利用价值。医院要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构建起新型的统计工作模式,做好数据挖掘工作,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数据集市,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医院诊疗、科研、教学、管理提供決策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玉姣.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研讨[J].统计与管理,2017(2):101-103.

[2] 张帆,李浪,廖宁,刘清,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统计工作模式改进的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2):74-76.

[3] 金艳.大数据时代的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7):41-43.

[4] 史普杰.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信息安全管理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6):52-54.

[5] 李海燕.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医院统计信息管理探讨[J].时代金融,2016(5):120-122.

(收稿日期:2018-00-00)

猜你喜欢

统计工作大数据医院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探讨强化和完善水利统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