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2018-05-14徐石琳刘京璐

丝路视野 2018年28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

徐石琳 刘京璐

【摘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中坚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因为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双重影响,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文章将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高校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

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处于迷茫期是普遍情况。刚进入大学时,很多学生发现好像突然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变得迷茫,幸福感有所下降。还有很多学生却依然想着,既然来了大学就能好好得玩,然后开始自我放纵,完全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大学教育已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了,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通识教育,而大学阶段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和新阶段,每一步都对以后的人生至关重要。

一、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每一年的毕业季都是最难就业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学历。硕士生也越来越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中,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众媒体的负面传播,诸如一些“读书无用论”的宣扬。很多人迷失在这种“读书无用论”当中,对于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的初心产生了质疑,让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焦虑。从最开始找不到自己在大学中的定位,到后来没有从点点滴滴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大学的学习方式完全是靠自学,而不同于初、高中有老师的监督,所以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积累。但是每个人的自律性不一样,所以到最后大学四年结束,每个人的积淀不一样,面对就业的压力,让很多大学生感到焦虑、迷茫,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二)家庭因素

在大学生幸福感提升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家庭因素。大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其心理素质的抗压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家庭是幸福美满的,那么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心理上也会有着较为乐观的倾向,因此不太会容易受生活挫折的打击,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太愉悦,那么,潜意识里会对它自身的人格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幸福感提升就会比普通孩子更为困难,可见,家庭环境的愉悦与否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家庭因素是影响辛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学校因素

每一个读书的孩子都会为了去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而一直不断地激励自己、激发潜力去考出一个更好的分数,这是因为高水平的大学自然有它的优秀之处,它的教育体系建立更加全面,教学理念更加科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各种能力。目前,由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高校全面扩招,学生很难在除了课堂的其他地方见到老师,也没有办法和老师进行更细微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加之没有很好地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学校不能从其他方面给予学生培养得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迷茫期,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该如何去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都是到大二、大三才意识到自己真正要做什么,然而错过了大一积累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最好时间,在后面就会被这种逐渐培养出的惰性给拖累。

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方法

(一)在学校教育中注入社会教育

现在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但更多得情况是在开导一些已经出现消极心理的学生身上。而没有去想着如何更好地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情绪,取得更好的进步,因此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高校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他们的关怀,从而导致幸福感降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的每个学校都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请一些社会上知名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给同学们传授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除了这种上课的形式,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培养一些对心理方面有所兴趣的学生工作管理者,让他们代表老师更好地去服务同学们,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这种心理学的魅力,更好地调动自身乐观的情绪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学校里各大学生社团或组织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丰富他们自身的文娱生活,能够让同学们发挥自身的能力,去建设这个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校园,也可以更好地凸显他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每个社会人,在生活中总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有些压力是隐性,有些压力是显性的,不好的情绪需要一个发泄的方式,运动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方法。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很多猝死的消息,其实这都是和缺乏运动有关,因此我们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是否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也与缺乏运动相关,因此,鼓励学生去更多地参与锻炼,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盼.基于幸福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分析[J].学理论,2015(26):47~48.

[2]王金明,王雷,李小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03):111~112.

作者简介:徐石琳(1996—),男,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刘京璐(1997—),女,汉族,河北涿县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