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质量诊改探究
2018-05-14盛强盛情
盛强 盛情
【摘要】有效的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教学诊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课堂。本文就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如何对标专业建设目标,运用学院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关键数据,根据会计实训课程开发情况、实训课程实施以及实训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有效诊改,切实提高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实训课程;诊改
课堂的教与学是质量生成的主要阵地和关键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如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不同层次、类型的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其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是课堂革命的总体原则,也是高职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诊改的基本准则。
一、高职会计实训课程质量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许多学校十分重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改革。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清楚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但因理论与技能训练的时间矛盾、与真实业务对接的教学资源难以保障等原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尚未真正实现。
(2)实训条件建设严重滞后,有形无实。学校为解决会计学生工作实战能力,建了不少的实训室(基地),同时,会计教育者千方百计地仿真、模拟单位业务及工作环境等。但是,目前许多高职校会计实训仍采用机房式、办公室式的实训,导致实训环境及管理缺乏真实化、内容缺乏典型化,加之,实训中心未能实施全天候开放,实践技能培养时间不能充分保证;导致模拟(仿真)实训有形无实。
(3)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化课时分配比例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未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细化,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广泛开展实账训练,大多实训又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技能无法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同时,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实训周技能实训及各种专项技能训练彼此有重复和遗漏,没有形成有序、融合的体系,看视多环节重视技能培养,可惜都不到位,学生职业能力养成困难。
(4)实施过程缺少管理,过程性评价缺失化。高职会计实训评价大都在会计实训结束后,由教师给出最终的定论,以分数反映学生实训操作的好与坏,基本上在实训的过程中不考虑评价的问题,是一种静态的、事后的、不可逆转的模式,这种事后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这个客观存在的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未能达到实账处理的要求。
(二)高职会计实训课程诊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质量评价缺失。大多学校未实施教学质量诊改,偶有试点学校,实施效果参差不齐,课程诊改质量有待提高。
(2)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许多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评价中,教师仍然充当着指挥官的角色,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指挥和监督。教师掌握着评价的主动权,很少考虑评价是否合理与科学,评价方式往往采用试卷的办法,由学生答题的成绩和操作技能的成绩作为考核的结果,方法非常单一,缺乏灵活性。
(3)评价手段信息化程度低。大多学校仍然采用一张试卷定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远远不能适应会计工作实际和“互联网+”的发展需要。
(4)评价标准不合理,考评知识(技能)片面化。许多院校强化校校之间的模仿与趋同,形成“千校一面”,难以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另一方面,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只片面地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和其他方面的考量,尤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比如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考核。
二、实训课程质量诊改的实施
(一)诊改的基本要求
抓住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推进“八字型”质量运行单元渗透在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
一是建立联动保障机制。成立质量保证委员会(由校长任组长统筹各层次、各环节的诊改实施)、质量管理办公室、诊改推进项目组、院(系)科室多级联动组织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诊改运行机制。
二是诊改工作必须一把手负总责。必须由一把手亲自在方案设计、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各方面抓落实,与学校的“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协同推进。
三要明确诊改工作的长期性。诊改工作是一个“实施——检查——改进——再实施”的往复循环的长期过程,每诊改一次,管理服務水平即提升一步,诊改工作无终点。课程(实训课程)的诊改实施方案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的具体问题,长期坚持,聚沙成塔。
四要明确诊改工作的自主性、特色性。诊改是以院校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自我革新。自身要不断强化求变图存、追求卓越,树立崇尚质量的校园文化,不照搬照抄,不推诿敷衍,构建具有鲜明个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做好建设方案
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质量诊改为例,选择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案中课程层面质量控制的目标点, 借鉴悉尼协议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围绕学院的核心目标,以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阶梯成长为重点,各部门根据学院在整体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确定的目标,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对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落实课堂质量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三全推进机制。学院、制度建设、目标链、标准链及诊断成果示例如表1所示。
(三)构建实训课程自我提升的质量改进螺旋
(1)会计专业层面质量改进螺旋。会计专业团队要根据会计专业发展目标和标准,建立会计专业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诊断,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改进会计专业建设质量,形成会计专业的质量改进螺旋。
(2)课程层面质量改进螺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团队要根据课程发展目标和标准,建立各实训课程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诊断,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改进课程建设质量,形成各实训课程的质量改进螺旋。
(3)教师层面质量改进螺旋。实训课教师要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和标准,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诊断,不断改进实训课教学工作质量,形成每位教师的质量改进螺旋。
(4)学生层面质量改进螺旋。每位学生要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和标准,进行质量诊断,不断改进学习、成长质量,形成每位学生的质量改进螺旋。
(四)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
树立“大数据”理念,建设确保学院内部质量需要的专业发展中心(含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施)、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学院质量管理平台。应用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施过程监控并及时预警,实现学习及时诊断、教学及时诊断、定期评教评学评服务、绩效考核等信息的源头采集与实时采集功能,为教学诊改提供数据查询、统计、信息反馈,及时发布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潜在问题,全面支撑诊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
一要健全组织,二要制定实施计划,三要考核诊断。建立考核性诊改机制,加大工作过程的考核,逐步实现以实时采集数据为依据,生成并运用生源质量报告、毕业生质量报告、毕业生跟踪报告等,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六)自我诊改
包括学院层面自我诊改、会计专业层面自我诊改、实训课程层面自我诊改、实训教师层面自我诊改、会计专业学生层面自我诊改。
三、会计实训课程质量诊改的几点启示
(1)实训课程内容要对接会计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会计岗位规范;教学设计要对接教学目标,内容合理、策略得当、过程完整、资源丰富;教学实施与学习情境创设应恰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产教融合。(2)实训课程教学的反馈要多维度、教学效果要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解决其教学重难点。(3)建设与应用好校级会计教学资源中心,开发更多优质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4)会计顶岗实习要严格执行省市院校学生实训管理办法,强化顶岗實习过程管理,落实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J].中国教育报,2017(09).
[2]李艳.建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诊改机制的思考[J].新教育,2016(09).
[3]刘爱华.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建设刍议[J].求知导刊,2017(01).
[4]马树超.把握机遇全面提高职教质量[J].中国教育报,2017(09).
作者简介:盛强(1966.01—),男,四川南充人,副教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盛情(1990.07—),男,四川南充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