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对策研究
2018-05-14李闯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产业中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增强流动党员党性、保持党员队伍纯洁、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入手,探讨教育管理学生流动党员的对策,帮助学生党员顺利完成最后一段学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普通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学生管理
自2006年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相关意见时起,全国高等教育院校就在不断优化和调整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应对扩招带来的学生流动党员数量增加和工作难度提升,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党性、保持党员队伍纯洁、保持党员先进性,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作出重要贡献。
一、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学习阵地,这时期学生不仅要坚持学习还要为进入社会进行实习准备,相较于一、二年级而言,三年级的高职学生面临校外实习,学生处于校园和社会的交界处,处于人生又一转折点,因此这一时期党组织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难点。
(一)党组织与学生党员接触频率下降
学生在实习阶段选择的地点较为分散,部分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部分自行选择企业进行实习;受行业所限,部分岗位需要学生出差或去外省市学习,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党员很难如一、二年级一般经常接触到党组织,不能保证参加日常党员活动、会议的报到率。
(二)学生压力增大
实习期间,学生学业尚未完全结束,还要面临实习岗位的工作,学业和社会压力叠加,给学生超出以往的压力,作为党员的学生还要参与党员活动,接受党员教育,因此学生在此阶段压力倍增。
(三)思想波动
高职院校大多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时间短,学生党员的党龄较短,受校党组织教育时间较短,归属感尚弱,思想观念不坚定,党性修养尚需努力,在实习阶段面临比在校学习更复杂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校党组织鞭长莫及,与学生沟通效果降低,教育管理难度增加。
二、教育管理学生流动党员的对策
(一)缩短党组织与党员距离
学生实习阶段,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的距离增加,距离感增强,沟通不畅通,提升了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目前移动通讯和设备发展迅速,微信、QQ、微博、论坛等多种交流方式都可以有效缩短党组织与党员的距离,高职院校党组织要正视网络信息、移动设备的作用和重要性,建立党组织平台,在网上进行党课、会议等教育和培养工作;建立学生党员交流群,加强党组织与实习期党员的交流频率和效果。对于校企合作企业中实习学生党员数量多、密集度大的情况,可以在实习企业内建立小组,组织学生党员在实习企业内进行学习和活动。总而言之,校党组织要利用多样化交流方式拉近与学生党员的距离,提高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效果,保持党组织活力,保持党员先进性。
(二)加強对实习期党员的走访
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的交流方式可以辅助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党组织不能止步于此,要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让党员教师走进实习学生党员的实习生活,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需求,并切实解决学生党员的需求,给予实习期学生党员更多的爱护和关心,拉近党组织与学生党员的距离。对于在外省市进行实习的学生党员和分散在各企业单位内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可与企业、单位党组织进行交流,安排学生党员在当地、单位的党组织中进行学习和活动,保持党员活力和先进性。对于经常出差的学生党员,除网络教育和活动外,党组织应当把握每一次沟通交流的机会,及时发现学生党员的思想状态,切实解决党员问题。
(三)注重沟通效率
学生党员进入实习期,不仅意味着党组织与党员距离拉远,党员容易出现思想问题,还意味着学生党员即将步入社会,即将脱离校党组织。高职院校党组织要抓紧每一次与学生党员网络交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高交流效率,及时发现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并解决问题。除思想问题外,党员教师在与学生党员交流时应当注意学生党员的动向,对于尚未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党员,党组织可以选择暂时保留党员关系或转入学生党员活动主要区域,积极采取帮扶动作,尽快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已经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党员,校党组织要与企业单位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党员交接工作;对于实习地点不稳定或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党员,校党组织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定期沟通,督促学生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工作稳定后或归国后做好党员关系转交和安排工作,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党员生活。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难点在于学生处于校园和社会的交界处,沟通距离拉远,沟通效率降低,学生党员思想问题和波动难以及时解决,因此学校党组织应当重视把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态,帮助学生党员解决生活、学习、自我管理上的困难,重视对学生党员进入社会前的实习教育工作,更好地管理学生流动党员,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引导普遍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蒋定建,刘少华,樊宏伟,等.高职院校“ 2+1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下流动党员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6(03):14~16.
作者简介:李闯(1979.09—),男,汉族,辽宁凌源人,本科,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