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公用房配置优化研究

2018-05-14樊星

丝路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双一流

樊星

【摘要】共用房是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物质条件,做好公用房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陕西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分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成因,提出符合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的公房管理优化方案,以促进公用房资源的高效使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公用房;“双一流”

一、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现状

(一)高校公用房的定义与分类

在分析高校公用房管理现状前,有必要先进行概念厘定。笔者认为,高校公用房是产权隶属于学校(除教职工住宅)的所有房产,不论经费来源(包括引进校外资金和贷款、校内单位集资、科研经费等)及所处地域,全部属于高校公用房的管理范畴。

(二)陕西省高校公用房管理工作现状

经过调研可知,目前陕西省各“双一流”建设高校均设有专门单位负责公用房管理工作,定岗定人。此外,各高校制定实施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公房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公用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使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调研高校的公用房多为无偿使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后经审批方可使用,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部分申请使用单位对公用房使用量抱有“先占先得、多多益善”的想法,甚至有个别单位不论实际需要与否,尽可能多争取资源,导致公用房供给数量远超实际需求量。此外,随着“双一流”建设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各高校均建有新老校区同时使用,不少教学单位同时分布在多个校区,致使公用房有效使用和资源共享方面面临较大难题。

2.分配监管脱节,缺乏有效监督

在传统的公用房配置管理模式下,公用房供求信息不对称,多采用张贴公示(学校信息门户通知)、专题会议等方式研究公用房配置决定,后期具体使用情况跟踪管理难度较大,长期以来所有权和使用权严重混淆、观念不清,使用者与监督者脱钩,部分教师科研项目完成后,虽无后续用房需求但仍拒退公房;办公用房挤占教学用房、公共服务用房替代科研用房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单位将本公用房违规出租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人才用房短缺,亟待改善配置

高等教育要发展,拔尖人才是关键。“双一流”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亟待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各高校也将人才引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部署开展,高校“抢人大战”屡受关注。与此同时,人才房数量不足、科研办公配套条件难以满足需求,为部分引进人才诟病,成为人才引进的阻礙,同时影响了学校的美誉度。

二、公用房配置管理优化路径

(一)引入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

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现代信息管理的发展,使得各高校公用房产资源数据的统计、分类等工作量不断增大,直接限制了高校房产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必须全面了解、掌握存量,对其使用情况实施动态监管,以便在日常管理中有的放矢。要实现公用房配置动态管理与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科学、高效、适用的公房管理信息系统,并与校属各单位管理员端口实时对接,根据使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信息,利用公房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公用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二)推行有偿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笔者认为,在将公用房无偿使用转换为有偿使用之前,应对校属单位实际用房情况与标准进行定额核算,此前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年)》《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等均有具体规定,如面积超标,超标部分应按阶梯收费方式收取房产资源调节费,房产资源调节费实行专户管理;如面积缺额,则由公房管理部门调剂补齐,或按预算平衡给予经费补偿,以用于房屋修缮、设备维修。

(三)调整配置结构,保障基础用房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公用房配置应首先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并重点支持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平台团队的建设,从而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此外,应在学校现有房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公房的潜力,在可行范围内压缩行政办公用房,尽量满足基本教学用房与科研用房,严格控制经营性用房数量,提高高层次人才用房配置比例,以此有效调整用房结构、规范使用行为、抑制不合理需求、积极盘活当前存量,并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升陕西“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础教学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公用房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配置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公用房日常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信息系统、推行“定额分配、有偿使用”、加大人才用房分配力度等优化路径,以期为盘活公用房资源、促进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提供理论依据,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J].大学教育科学,2016(04):4~14,122.

[2]张树明,王毅,唐宏.高校公房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探析[J].软科学,2004(03):55~57.

[3]林玉华.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双一流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