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探讨

2018-05-14尹文新

丝路视野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材教学方法

尹文新

【摘要】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标准多,概念多,代号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一般会感觉枯燥、乏味。本人结合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并将有效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教学方法

一、教材的选取

如何选择教材是一个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教材选择的合适与否是我们上好这门课程的第一步。我们学校机电专业就有3+4本科、3+2专科和3年中专三个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中考成绩来划分。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特点不同,将来就业的方向不同,对他们的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中专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在校时间短,将来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一线的技术工人。为他们这个层次的学生选择教材时,应该以够用为原则,选择比较通俗易懂的版本。对于3+4本科的学生,他们的中考成绩在452分以上,比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还要高,他们是我们学校的至高点。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好,而且是为大学培养人才,毕业后有部分学生可以从事设计工作,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可以考虑高职的规划教材,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对于3+2专科的学生,他们介于中专和本科中间,对于大部分学生将来是从事生产制造的一线技术工人,对他们的教学要求是能够读懂图样上的各种技术要求,并能够按照图样要求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对于少数优秀的学生也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他们不但要懂得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有关的术语,还要能够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设备的加工能力对产品进行结构和精度的设计工作,同时要掌握常规检测的初步技能,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的教材选择上就更加困难。如果教材选择得比较难,大部分学生学不会,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而教材选择得比较容易,对优秀的学生就不太适用,就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所以对学生使用的教材可以选择实践性比较强的版本,突出实用性,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使用要求,而教师用书可以根据需要来增订不同的版本,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每个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景。

二、教學方法

(一)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所以必须掌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具备读懂图样上的多种技术要求和进行常规检测的初步技能。但是,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的和要求,合理分析和处理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要有一个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使学生感到难学而望而生畏,失去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教学,注重整体的教学效果,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个别接受能力差、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帮助,给他们“开小灶”“吃特餐”。在对“差生”的辅导过程中,首先要改变他们的心态和思想观念,要从个人的难点人手,采用科学、规范、并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保证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实践教学,强化深入

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不可缺少的环节,任何一个机械加工的工人都必须看懂零件图,而任何一个零件图,都要对加工部位标注尺寸公差或标注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代号,机械加工前必须仔细读懂零件图,才能领会设计者意图,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在实践课上,可以把所要讲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与零件图和后续课程结合起来,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例如:在讲解公差带代号组成及标注形式时,让学生先画出要加工的一轴承座孔,标出其内径公差代号为d)100H7,在没加工之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车床上加工出这批孔时,零件的合格尺寸范围是什么呢?学生为了能够加工出来,他们会顺着这个思路要求得到答案,此时可让学生练习查基本偏差表和标准公差数值表,得出答案;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和零件图的实际标注联系起来,更加明确了公差代号的重要意义及对零件加工的重要性。又例如:在理论教学上,学生对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检测始终都搞不明白,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在生产实践中去给学生讲解。如果用两顶尖车削轴类零件,要保证合理的同轴度,就需要先车削出前顶尖,再用百分表调整机床,控制所需要的长度,然后用校正棒试车削,再用百分表检测轴上的偏差是多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动手,又可以充分让学生明白同轴度的检测方法,这个比单纯的在黑板上讲解要生动很多,而且学生也容易记忆。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但是,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以上是我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探讨,愿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求完善。

猜你喜欢

教材教学方法
教材精读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我多想……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