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课教学目标如何精准化

2018-05-14肖艳玲

丝路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针对性教学目标语文

肖艳玲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已日趋成熟,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随之突破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针对性;指导学习;具体;可测

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为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个不朽的使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看法和做法。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理念更新及教学辅助手段日趋现代化,语文阅读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课堂也因为教师繁杂、错位的教学目标变得喧嚣浮躁,甚至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崔峦同志说过:“教什么不教什么,学什么不学什么,得按课标来。”如何依据课标的年段目标,精准定位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呢?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研读课标明确,目标内容准确到位;(2)评估学情,探寻目标起点精确定位;(3)一课一得,打造“纯净”的阅读课堂。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成果”,这就是说,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所预期的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和变化。它是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的具体化,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和标准。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准确,决定着语文课的效果。因此,目标的制定是语文老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然而,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中发现,多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统帅课堂的作用。

具体说来,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照搬参考书现成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从不根据学情和单元目标合理选择。(2)教学目标表述主语是教师或暗指教师,而不是学生。(3)缺乏对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进行限制的词,致使教学目标缺乏可检测性、难以评估。那么,如何使教学目标摆脱花瓶地位,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指挥棒,我认为应根据以下原则来制定目标、推敲目标。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有针对性,即针对现实的学情和单元目标。以往广大教师在备课中,为了简便省事,往往直接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至于教学目标合不合理,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基本不做考虑,这样一来,目标就纯粹成了课堂上的摆设,毫无意义。而实际上,同一篇课文,城里和乡下的学生,南方和北方的学生,在认知和接受上必然会有不同,如果不考虑这种差异,目标自然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例如罗兰的《秋颂》一文,对于阅读量大理解力强的同学来说,目标就可以制定为“赏析文章优美、隽永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秋之精神”,而我在课堂中几经实验,发现,对于我们这些阅读面窄、理解力差的乡村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太过于“高、大、上”,根本达不到。不如改成“勾画并体会各段重点词语”“能列举具有秋之品格的人”更有实效。可见,目标制定之前,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单元总体目标等实际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制定出富有实效,具有针对性的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而非“教”。课堂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不是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目标陈述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课堂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应该做什么并不是教学目标所应陈述的内容。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堂,百分之八十的目标都定位于“教”,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错误的行为目标表述:如“为学生……”“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學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而像“学生……”,用“能认读……”“能背诵……”“能解释……”“能写出……”“仿照……对……写一段话”“对……作出评价”“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才是规范的目标表述。所以,制定目标之前应想一想,学生都要学什么,怎样学,而不是只关注自己要教什么,怎样教。

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具体”的原则,忌讳又大又空,模糊不清。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以增强所设计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性。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这样表述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作者情感”这样的目标笼统、含糊、难以观察、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往往难以测量,难以检验。课堂上也就不好落实。为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多运用行为动词。所谓行为动词,要表明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达到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目标表述句中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省略。例如“认读以下字词”“背诵第XX段”“说出作者感情的变化”“描述诗中的意境”“分析文中所用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性格”“模仿文章写法进行写作”“讨论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等句中加黑的词语,就是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为动词,它们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用在目标中能够很好的指挥课堂,便于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一个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目标必须是符合当前学情、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并且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它应该是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仔细推敲的结果,希望我们能够在教学中真正重视教学目标的作用,运用我们的智慧不断完善教学目标,使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针对性教学目标语文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