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外汉语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2018-05-14杜临风

丝路视野 2018年3期

杜临风

【摘要】语言与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文化修养应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传统文化修养;对外汉语事业

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融合,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汉语是世界和中国交流的一道桥梁,在国际间来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播中华文化,不管是对中国的进步,还是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提高国家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要走的一条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语言制约着文化,文化又制约着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只谈语言,也不能离开语言只谈文化,两者共生而存,互相推动,互相发展。各国各民族之间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这些历史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历史形成了自己国家、民族不同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差异性,影响着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文化存在于国家、民族的历史当中,因此,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多了解一些中国的文化,有助于汉语语言的学习。只有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的学会汉语。语言和文化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学习了这种文化,就能更好的学习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将汉语世界化,还要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当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标志,它更能体现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但要大力推广汉语,还要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外汉语教师则是推广汉语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才能有助于实现中国文化世界化。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也传播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进行了文化教学,这说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统一的。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想要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学习承载这种文化的汉语。而想要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汉语,就要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习蕴含其中的中国习俗、人文、地理、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甚至生活方式和习惯等。这说明语言和文化是相互推动相互发展的,语言能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文化又能反哺语言,促进语言的推广。所以,要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自身,还要学习这种语言所带来的文化内涵。不了解所学语言背后的民族特性,就很难真正的学好这门语言,也很难用其跨文化交际。同时,语言承载着文化,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文化要传播、要流传,就一定要借助语言,只有这样,文化才会被人们接受,才能够流传古今。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不可能离开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们都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是由它背后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推动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越深厚,这种语言蕴含的文化内容就越深远。所以,语言就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缩影,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会形成与这种文化相对应的语言,离开了文化,语言也不会单独的存在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一直把语言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着重教授关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内容,而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授课方法不利于外国学者学习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也不利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交流。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要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增加一些文化知识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去教汉语,文化教学是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文化教学的重点,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育学科,它决定了要以语言教学作为主体,文化教学虽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文化不能取代语言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对外汉语教学广义上就是语言教学,但是在语言教学时,也不能离开文化,也要教授语言所蘊含的文化,文化是语言教学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教授汉语的同时,对外国学习者进行合理的文化教学。这是我国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它有利于提高和改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所见,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的方法展开探讨。

如以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这一课为例,“家族”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长幼尊卑有序的国家。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长幼有序、嫡庶有别、长者为尊”一直都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汉语中,人们对于亲属称呼的分类是很详细的,种类繁多。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能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后让外国学习者赏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外国学习者更为贴切地感知中国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中,更好地进行汉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