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表演程式特征分析

2018-05-14王攀

丝路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验戏曲特征

王攀

【摘要】程式是戏曲中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技术格式。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戏曲表演应对戏曲程式进行完美的诠释。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有程式,每一程式都蕴含着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力。

【关键词】程式性;戏曲;特征;体验

一、戏曲的程式来源于生活

戏曲的程式性来源于生活,通过对戏曲程式的解析和学习,发现戏曲程式能够把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加以美化,然后进行舞台装饰,其鲜明的代表性动作能够给予我们新的体验。戏曲表演中程式性的动作特征明显,其能够强化生活中的形象,使得这些形象更加的准确、鲜明、清楚等。戏曲表演需要结合生活材料,选取关键动作来进行修饰,每一种技术技巧格式都是在创作具体人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当它完成以后,又可作为其他艺术模仿和进行人物再创造的形象点,并渐渐成为可以广泛应用的规范。

二、戏曲的程式高于生活

“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张庚老师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就已经提出了。“虚拟性”“综合艺术性”也是戏曲的重要特征。而这都是戏曲艺术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陈斌善发表于《文艺报》的文章更有深度明确的辨析:“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中国戏曲,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史中,创造了一系列用非自然语言的技艺密码‘讲话的语汇。按不同表达媒介,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装饰语汇类,二是‘形体语汇类,三是‘声响语汇类———这种源于自然的程式说明,就使观众能欣然领悟其内涵的技艺密码。”由此可见,生活是制造艺术程式性的源泉。很多舞台程式就是对生活现状的提炼和摹拟,戏曲演员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直接摹拟和体验,而且致力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表演领域,从中吸收创造灵感,诸如民歌说唱、诗词舞蹈、武术杂艺、书画雕塑、花开花落、鸟飞鱼跃、袅袅轻烟,直至行云流水的动态等种种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都是戏曲演员体验和观察的视野范畴,或模仿,或提升,然后加入自己的角色构思,塑造成为种种表演形式。

三、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前人的艺术作品同自己的生活理解结合在一起,利用旧作品,改造新程式并发展。梅兰芳曾经提出了中国戏曲程式性演变和运用的三项定律:“第一,程式性的变化和运用一定要从生活出发,这是戏曲程式性的依据。第二,程式性,它的改变不能超越一定的范畴。第三,程式性的变化和运用首先要求稳,其次要有步骤有顺序地求创新。”从整体看来,戏曲程式性是以演员为中心,演员来看剧目的主要的赏美和娱乐,由于程式性和戏曲形象、动作不明确,表现力就更为重要,同时它又为观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甚至可以激发创作者的想象空间。这些都说明程式性是戏曲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独立看待。到底是要保持“原汁原味”还是符合现代化改革成“时髦”戏曲?我认为要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同时也不断地把新的想象力带进了传统的程式性体系中来,使程式性能跟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不致成为固定的模式。

(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我们经常说没有程式就没有原则,是指戏曲本身的一切表现手法都需经过程式性进行加工,不是说程式性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演讲內容:“提起戏曲的程式,有些人就以为凡‘程式一定是陋习,一定是被框起来的,一定是对戏曲改革了。其实,我个人认为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戏曲一样存在着程式性,没有了程式性就没有了艺术。”李玉声先生曾说:“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不是手段,它是表演者永远攀登的十座高峰。”专业戏曲表演者从小就要接受各种形式的严格练习,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正式登台的水平和质量。戏曲演员在继承与改革创新方面作出探索,在继承、挖掘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更要创作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和反映当代生活的现代戏。戏曲表演者必须坚持刻苦的训练,积累大量表演程式,才有可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进行体验,进行舞台形象的塑造。

四、结论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程式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艺术表现。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特殊性和这一条艺术定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说没有程式性就没有中国戏曲时,这里面实在包含着太多的意义。程式性在表演剧情和人物刻画形象中是取之不尽的,运用程式性的方法方式也是变化莫测的,我们戏曲要具备“一套程式,万千性格”的表演方法来利用好每套精心创造的程式,拒绝“匠艺式”的表演方法。只要表演者掌握了程式性运用中起承转合的原则,按戏曲表演艺术的规律进行再创作并加以创新,就会在戏曲的舞台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剧目,戏曲艺术也会更加繁荣。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保存戏曲的程式化这一特点,它是戏曲的核心、表演的手段,演员与观众的纽带。

参考文献

[1]邹元江.论非对象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2]傅谨.程式与现代戏的可能性[J].艺术百家,1999(04).

[3]王元化.读黑格尔《美学》笔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4]朱文相.阿甲晚年的理论贡献[J].中国京剧,1996(01).

猜你喜欢

体验戏曲特征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抓特征解方程组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